『有些啟程,是為了回家。』
《火車來去》在上週正式完結篇,故事從過年作為開始,至中秋來到結束,不變的是在田男小鎮的純樸與凝聚,但卻又伴隨著劇中的時序推進,好似有很多的事件陸續上演。我自己其實是用一個相對更寬鬆的心態在觀看這部作品,而這 15 集,也都是跟著家中長輩一起觀看——誠如之前的分享,於我而言,是享受這樣一個可以跟長輩一起看劇、一起討論內容,甚至能夠引發他們某些回憶的過程——像是後期提到的大家樂等等,所以劇情本身,坦白說我已不太苛刻。
但如果回到寫劇評、分享戲劇觀後感這樣的角色出發,我自己好像是會更喜歡前作《牛車來去》一些,雖然我覺得看完之後,會覺得敘事方式並不相同——《牛車來去》更環繞著安心亞這個女主角一些,比較是跟著走過這個角色的生命歷程,且因為橫跨的年份更長,所以更能讓觀眾看見大時代的滾動下,小人物的生存艱難與無奈;可是《火車來去》於我而言是更著重群戲一些,我會更覺得這個故事,是以一個個家庭作為單位,共同組成了田南小鎮的《火車來去》。
那種感覺蠻微妙的在於——在觀看的過程,好像會覺得挺順暢合理,可是卻又會在某一個瞬間覺得,好像某些事情,過於點到為止,於是導致某些關鍵的發生,好似太過理所當然。例如當武雄帶著劇組回到家鄉拍戲,先不論喜歡武雄的女明星這一段有多長、導致觀眾難免有點躁,但我更關注的是——在這件事情之後,感情線好像就此停止了。
明明在這件事情當中,最明顯產生質變的,可能是文秀在與有福假扮情侶的過程中,讓武雄產生了一些吃味的心理;也可能是有福在央求媽媽牽線相親的過程,正式結束了他長久以來的單戀。甚至在女明星的造謠導致武雄失去導演機會、甚至有點被逐出劇組而失意時,文秀的陪伴、甚至一度的「求婚」,我覺得到最後感覺起來,都是有一點不了了之的。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會讓這部作品更流於一種,近似於導演或者是某個主創團隊,對於該時代、懷舊情懷的一種耽溺。
故事突然切到了文秀的阿公小時候的故事,以及與田南小鎮的淵源——但坦白說,當故事的序場開始來到更久遠之前的時代背景時,我就稍微有些不明所以,感覺好像來到另外一條故事線一般,稍嫌失焦。其實好似可以理解,或許這條線才是導演真正想要拍的核心,只是試圖把這件事情,用更有市場吸引力的方式來做包裝,只是對我而言,是導致整個故事感覺相對鬆散的原因。
但於我而言,鬆散可能不見得是這部作品的缺點,我覺得在這個過程,觀眾得以更被動去接收故事,甚至因此更可以有一種,從現代的視角,去看過去故事的感覺,我們看似有距離,卻其實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了這個大家庭當中。
所以,其實我們對文秀父親的回歸、以及文秀阿公的相認戲碼,會是相對有感觸的。好似我們也已經跟著文秀、文娟一家人,在這裡等了好久。
終於等到乞龜還願的這一天,伴隨著有點八股的私奔故事過往揭露,我覺得關鍵不在於父子之間的和解、或者在文秀與文娟這兩個「孫女」扮演著多重要的功能,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終於願意放下成見跟怨懟,朝向改善關係的目標前進。
所以他們彼此都多了一些理解,也有了互相的諒解與接納,不去責怪。從文秀阿公的故事裡,我覺得看得更透的,或許在於人生苦短,更要懂得珍惜——所以在來得及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是給予彼此有更多的時間,去好好相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這樣的感觸,所以不論是文秀去幫阿公剪指甲,又或者是文娟送仙草到阿公房裡,她們的談話可能不見得存有特別目的性,可是卻是很真摯的一份祖孫情誼。好想為對方多做一點什麼、彌補一點過往遺憾與錯過的時間,這種心情,我覺得蠻動容的。
而當然,後來那些作為孫女的「叮嚀」與「管束」,也才更讓人覺得會心一笑。有時候這種有點碎念的「管」,也是一種心甘情願與甘之如飴;而作為長輩的孩子性,有時候難免想要偷偷違規,這些小動作的寫實,其實也很幫這段關係加分。
不論是文秀跟武雄,或者是文娟跟俊良,都有一種好似確認心意,也花了一定的篇幅,不論是爭吵,或者是吃味等,去營造關係的變化,可實際上好像又都用一種極其含蓄、不說破的方式處理,我自己是稍微覺得有些霧裡看花,也不太清楚這樣的緣由啦!但相較於感情線上的含蓄、親情不免俗比較煽情,我覺得最可愛的,反而是故事當中的「友情」。
萬金跟進財這對愛鬥嘴,卻又彼此從年輕陪伴對方到老的好友,其實是我覺得《火車來去》當中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也可以說是故事中調劑氛圍的重要角色,總讓觀眾會不禁會心一笑。
其實當武雄帶著劇組回家鄉拍片那一段,比起著重在武雄本身的電影夢,從看似意氣風發,到一度差點一蹶不振,再到後來透過各種說故事的方式,重新找到機會——我其實本來以為,可能是想要談一點台灣的電影史。
尤其當看見武雄回鄉拍的那部作品,是以武俠片為主題;以及當後來可能因為武雄本身想說的故事類型,又或者比較是經費考量上做出的選擇,我原以為可能稍微帶到一點台灣新電影的興起。以至於後來過度著重在個人身上、甚至武俠片的拍攝過程的情節發生,好像相對小情小愛一點時,我稍微是覺得有點可惜的。
方才提到的「過於理所當然」,其實某種程度上包含著這一行人在最後結局的決定北上打拼,於我而言都是稍微有一點跳的,可能是因為除了武雄有很明確的電影夢之外,其他人好似從來沒有特別提過,想要離鄉打拼的這個念頭。縱使有俊良在音樂上的喜愛跟熱情,文娟對於寫作的投入與天賦,可能稍微跟電影產業可以搭上邊,但不管是曾經作為替身的文秀,或者是後來有點誤打誤撞,不知道爲什麼變成男主角的有福,我都稍微覺得,這中間少了一個銜接,好似沒有經過任何鋪陳,就這樣跳到一個感覺理所當然,可是有點為了符合某些既定期待的走向,而有點不關乎合理性的,寫下這樣的結局。
可能遊子為事業、為理想而去到另外一個城市,是最後吻合「火車來去」想要帶出的情感面向,對我而言,是一種其實是合理操作,但中間少了一個過渡情節設計的狀態。可以感受到對這群人來說,縱使台北再繁華、也像是著他們的夢想實踐,可是終究他們心中的家、那個根,終究是在田南。他們累的時候、團圓的時候,都會搭著藍皮火車,一起回到這個可以讓自己最自在的家。
圖片來源:《火車來去》粉絲專頁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