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期盼並肩打造理想世界,卻在權力與猜忌中漸行漸遠。』
《元敬》是一部我感受上有點複雜的作品,坦白說其實我從看前幾集,就蠻喜歡元敬王后跟李芳遠的糾葛,有點相愛相殺,也因為知己知彼,所以都能夠最往對方的痛點踩,反而是這樣複雜矛盾的情緒,讓我感覺很有渲染力。當然還有每一次元敬王后的化險為夷,都讓我格外欽佩這位女性。
而我特別喜歡的在於,其實很多次的事件,不管是明朝獻貢女的外交事件,又或者是李芳遠父親造成的幾次危機,其實都是很俐落的處理,並且解決,幾乎不會歹戲拖棚,而這樣的明快,我覺得不僅是在戲劇節奏上很加分,也同時建立了元敬王后睿智且果斷的處事手腕。
確實在前期,甚至是中間有透過《元敬:端午的因緣》的篇幅,去強化這兩人的戀愛史——曾經兩人有多麼相愛,就更凸顯後來的對峙有多虐心。只是我覺得在強調這個「相愛」的過程,其實真的不需要有那麼多的裸露跟床戲——那些構成戲劇噱頭、甚至是後來在新聞上所提及的種種爭議,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出自於一種不尊重,以及過度把腥羶色當作賣點,也同時像是一種對本身作品的不夠自信。
尤其坦白說後續在看這部作品時,我確實也覺得那些段落,並無其必要。
對戲劇本身沒有加分的裸露,甚至在演員沒有防備之下的「大尺度」,其實從播映的分享中,著實看見了對演員的壓力與傷害,對我而言其實有一種心疼的感覺。縱使這部作品於我而言可能不到經典程度,但我卻也覺得是車珠英跟李賢旭出演作品中,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也從中看見他們的努力跟投入,但這部作品的精彩之處,我覺得幾乎完全被主創團隊意圖用裸露炒作話題的做法掩蓋。其實真的對一個作品很可惜、很傷的一個做法。
另外講一個我覺得相對可惜的地方——稍微查了一下資料,大抵理解歷史上的元敬王后其實善妒,所以對於後宮都有一種近乎像是趕盡殺絕的偏執,但在《元敬》的設定裡,或許是要強化她與當時女子不一樣的氣度跟視野,稍微更正向的處理了後宮紛爭。但相較之下,就顯得相形見絀——這也是彩鈴這個角色讓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
讓人心疼於,她是作為一個棋子,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下把自己交付給殿下,可是在那之後,卻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跟價值——所以毫無背景的她,在沒有元敬王后的庇護之下,懞懞懂懂地找尋自己的存在意義,爾後達成了某種利益交換,進而恃寵而驕。她的一路走偏,幾乎像是王與王后這對夫妻吵架導致的產物,而她拼命的,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縱使好似能理解這個角色,但相比於元敬王后面對的國家大事、以及有想要改革的願景,就顯得後宮爭寵事宜形如芝麻蒜皮,甚至到後來彩鈴的出宮理由、到後來回宮,都有一種輕描淡寫之感,我覺得變成蠻雞肋的一條支線,好像也不是真的有構成威脅性的角色,是蠻可惜的。
不管是彩鈴或者是早期的英實,某種程度上之所以被寵幸,或許都不太見得真的是因為愛而得寵,可能李芳遠最初,都只是想要逃脫元敬以及其家人帶來的壓迫感,所以選擇用最能夠傷害元敬的方式,像是賭氣的報復。好似只要讓她痛苦、讓她作為正妻感受到寂寞與心傷,就能扼殺自己內心的一切不安。
而我覺得這個角色縱使在戲劇的改編之後,好像有一點顯得過度懦弱——相較於《元敬:端午的因緣》,以及在後來回憶當中,元敬王后所記得的李芳遠,總覺得登基之後的他,好似有一種,只剩下滿口理想,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他固然在意中殿娘家的政治勢力與干涉,但更重要的,是芥蒂於王后雖為女兒身,但卻更有王的風範跟能力,相比之下總讓自己顯得不足,這才是他真正的窒息感來源。
只是,他就這樣拼命地透過傷害對方,來證明自己的優越,以及透過各種荒誕的作為,例如寵幸、例如納後宮,或者是透過賜死元敬王后的弟弟,來牽制王后。那些帶有羞辱跟下馬威意念的作為,其實縱使造成了元敬王后的痛苦,但她終究還是很有理智的面對——不卑不亢,保有氣度,卻也不會恣意妥協屈服。
「沒什麼大不了,只要若無其事,就會沒事。」元敬王后起初開始發現感情的變質時,是這樣告訴身旁的尚宮的。可是或許她的呢喃,也不過是試圖掩蓋自己的心碎,看似息事寧人以及作為中殿的氣度,卻也隱藏不了,自己傷心的事實。
她跟丈夫曾經共同盼望著一個新世界的到來,於是她們起義,渴望帶來某些改變,對於這個期盼,她記得彼此曾經的情深意切,可卻也逐漸發現,自己不再是對方的知音。或者說,不再是對方需要的那個人。
相似的情境,相同的兩人,可是在元敬王后知道自己的心腹與家人被殺之後,她急忙想找到自己的丈夫,眼神有悲傷、有憤怒、有失望;而與之交叉剪接的,卻是當年她站在丈夫身後,眼神堅定、篤定且相信。兩顆鏡頭的對比,格外讓人不勝唏噓。
同時也不免讓我去思考,元敬王后是否曾經有怨懟,後悔自己助李芳遠登基?她口中那個很深的遺憾,或許也是與此有關。
坦白說,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情緒太過強烈,我投射其中、而對元敬產生了太多不捨跟心疼——從這個角度的故事解讀,會覺得元敬王后付出甚多,甚至不曾渴望掠奪更多,可是卻平白因為殿下的猜疑與焦慮,而一再失去自己珍視的人們。
因為這樣的情緒太強烈,所以對李芳遠這個角色看到後期,是忍不住有怨的,正因如此,可能對於結局描寫,有比較多的不理解——有看見某些角度切入,是用感人之類的詞彙,但終究於我而言,更像是元敬的錯付,可能,我自己也很難理解這樣的大度跟釋懷。
但讓我蠻印象深刻的一點,其實在於後期這兩人與兒子的互動——像是李芳遠曾告訴世子,期待他能夠有一個跟元敬一樣的妻子,某種程度上,其實他是認可的、也相愛的,可是卻也明白自己狠狠傷害對方,縱使不認同,但我其實能感受到這個角色的掙扎。又或者是在兩人一起送走自己稚子誠寧大君,一起經歷這樣的喪子之痛;以及一起面對罷黜世子的選擇,以及如何有智慧的處理,都是蠻有意思的過程。
其實當故事跳脫那些的大尺度場景,甚至我覺得光是把重心擺在元敬王后跟李芳遠的拉扯,就已足夠精彩,於是也才更覺得有些可惜。真心期待在這次的風波爭議之後,日後所有的演員都可以在表演上更受到尊重與同理,也不要再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畢竟真的,不是有裸露就一定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