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 /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 全劇觀後感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黑夜會過去,而清晨終會到來。』

一次全集上架的《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儘管並不是屬於那種讓人想要一鼓作氣看完的作品,但我很享受於依照自己的節奏,慢慢看完全部故事的這個過程,甚至我覺得在極為繁忙的第四季,對我而言是一種剛剛好來到的療癒,某種程度而言,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個時間,接觸到這部戲劇。

有太多寫實的情節,以及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打中到自己的共鳴,都讓我對這部作品有一種既心痛,卻又可以在最後得到一抹溫暖的治癒感。

拿我自己印象很深刻的第五集來說,因為太過努力想要扮演好職業婦女的角色,在所有人的排列順序都優先於自己的狀況之後,逐漸忘記自己是誰——在多妍小組長與權柱映患者彼此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時,那種一湧而上的鼻酸,甚至於最後在互動當中給對方的力量,都讓我仿若從對白中,聽見給當下如此疲憊的自己,一句鼓舞的話。

就跟鄭多恩一樣,她看似陽光且總是笑臉迎人,可實際上她對於很多事情是敏感且在意的,只是太習慣性地迎合,所以常常忘記真正的自己擁有怎樣的感受與需求。在多妍小組長的故事裡,我被那個——要照顧好當下的自己所觸動,而從鄭多恩的經歷裡,感覺像是再次重申了,「自己」這個主體,更應該被自己好好重視跟在意。

某種程度而言,我們都太過習慣地想要讓周遭的一切得以周全,甚至為求這樣的「圓滿」,也習以為常地要使自己退讓、或者妥協。多恩是這樣一個把別人的需求跟期待放在自己之前的角色——而其實我覺得,也是現代的大多數人。

我其實蠻喜歡劇中在處理各式症狀「發作」時的方式,用有點非寫實的方式,具象化呈現了他們的崩潰、痛苦及無能為力,讓觀眾極其有感。像是宋裕贊的恐慌症,以淹水來強化他的窒息;又或者像是鄭多恩的憂鬱症,以掉入泥淖方式,呈現了她的深陷其中且無法自拔。

而我自己也同樣蠻喜歡的一個呈現,是當最後宋裕贊再次回到職場之後,一度又因為那些熟悉的感覺襲來而產生恐慌——而他驚慌不已之時,卻發現這次的「淹水」,是實際上水管發生故障而導致而成。當他突然意識到這不是他的病症時,他仿若也再度產生了勇氣,面對那些反覆上演的惡性循環。

以結局來說,我覺得作為觀眾,無疑也會認為是過度理想的感受,可在看完十二集之後,卻又會忍不住覺得——如果這些「清晨」終能來到,或許也是值得讓人期待的未來。


其實本以為這會是一個以聚焦在精神病科室內的故事,以每集一個個案的方式,去探討很多會造成心理疾病的因素,例如第一集看到了過度壓抑的母女關係、煤氣燈效應與職場霸凌,後來也談論到了像是自殺者遺族、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等等的議題,我覺得在選題上,其實相當包羅萬象,也正是因為很多故事其實都不免有一些既視感,才更加讓人覺得這部作品點出這些問題核心的難能可貴。

於是當金書完的故事爆發、且影響到了鄭多恩甚鉅的時刻——我才意識到這個故事其實要談的,甚至是醫護人員本身的心理健康。還記得過去在看《麻醉風暴 2》時,因為劇中李國毅的角色面臨了患者的死亡,而需要經過調適——這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在於,關注到了「醫護人員面對死亡」的心態調節。即便是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當中亦是。

醫師、護理師也都是人,會有情感、也會無法把那些失去「如常」。甚至從故事中可以發現,對於金書完的出院與否,其實多恩無疑是個關鍵角色。

在金書完的故事裡,我看到一個「害怕面對現實」的人,渴望把自己躲在疾病的世界裡,去逃避自己需要面對的現狀,就誠如朴秉熙的母親一樣,希望女兒的測驗數字可以達到就讀特殊學校的標準,某種程度上或許也是一種擔心女兒在「一般」教育系統之下,可能會遭遇到更多辛苦的事情,所以期待改變她所身處的環境,而本質上,希望女兒重做試驗,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想法吧!

雖然我並沒有考過國考,但仿若也可以在這段故事中,感受那種「我只剩下國考了」的絕望,對於某些人而言,是不是之所以堅持,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放棄?儘管故事把重點擺在自殺之後的包含遺族、以及像是造成衝擊的鄭多恩,但我覺得關於金書完最後選擇的原油,也是很值得深思的議題。

因為,其實並不是藥物或者治療失效,而導致最後的悲劇——更像是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終究讓他無法適應而被淘汰,於是,他自己做出選擇。

在眾多寫實地讓人無比心痛的故事當中,感情線無疑是這部作品的一個調劑,不管是董固允對於鄭多恩的溫柔守護,又或者是宋裕贊作為一個青梅竹馬的癡心,都是讓人看得忍不住會心一笑的橋段。而不得不說,在鄭多恩深陷憂鬱的階段,會讓人覺得幸運的是,身邊有那麼多愛她且願意給予時間跟靜靜等待的人。甚至包含護理長、都是讓人如此安心的存在——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當鄭多恩一度害怕自己的疾病,會影響到自己是否適合作為一個精神科護理師而動搖時,是護理長親自到她家門外,給她充足的信心,讓她再次堅定地做出選擇。

最後也想聊聊黃與煥跟閔德萊這兩個角色,雖然這兩人的愛情線從一開始的出發點就在黃與煥醫師看似屢次告白失敗的狀態,一度讓我有一點摸不著頭緒,但後來我挺喜歡包含黃與煥在面對德萊最自卑且生命中最難過去的難題時,他給予了「可以放棄原生家庭/親情」的選擇,甚至於在她脫離了讓自己痛苦那麼久的環境之後,陪伴她一起找尋讓自己心動的契機。因此,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上「做得好」的德萊,最後有勇氣去選擇讓自己感到怦然心動的工作,即使看似放棄了更加穩定且有更優渥收入的職業,可是她終於感受到為自己而活的快樂。

而這件事情,其實從德萊前後的差異、以及在表演時的眼裡有光,就感受得出來。

這是一個很溫暖的作品——那是一種在冷冽的夜過去之後,終將伴隨著清晨而感受到的光,以及隨著太陽升起,逐漸感受到的溫暖。這是一部這麼特別的作品,會讓你慶幸於,自己沒有錯過的一個故事,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