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 / 少年法庭

【韓劇】少年法庭 | 全劇觀後感

『這個世界總是如此輕易地放過犯錯的少年,卻又沒有足夠的寬容去接納他們。』

這是一部我私心覺得很好看的作品,然而卻也因為議題太過沈重,所以其實我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口氣看完的——雖然吸引我、且有讓人試圖想要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的誘因跟戲劇鉤子,但因為故事太過寫實、況且在已知道是改編真實故事的前提之下,說真的我很需要在每一個事件(大略是兩集篇幅)結束之後,休息舒緩一下,是那麼強烈的一種窒息感,讓我感受到現實的無力與悲哀。

以一個厭惡少年犯的法官作為出發,其實在種種伏筆當中,不難想像她應該曾因為少年犯而受到傷害——因此以喪子之痛的母親來說,我覺得後期金憓秀在詮釋這個切角的沈恩錫上,可以感受到她個性當中剛柔並濟的那一個面向。仿若也是透過劇情推展,不光是慢慢揭露了沈恩錫之所以討厭少年犯的原因,更同時藉著沈恩錫所接觸的案件,慢慢去帶出她對於少年犯的態度。


還記得之前看《理判事判》、或者像是日劇《鴉色刑事組》的時候,都會提到像是法官在判決上的兩難,且正是因為感受得到每一次審判的力量,所以才更讓他們小心謹慎,就怕埋藏了真相、或者任憑不公不義的事情在自己眼前發生。而《少年法庭》也的確切入了這個面向,不過我自己覺得很特別的是,整個法庭戲碼不特別誇張的敘事及過度有戲劇張力——有些律政劇的確難免會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而加強這一個部分,但我覺得《少年法庭》卻在每一個問題、判決的背後,都隱隱讓觀眾感受到與沈恩錫一樣的情緒,甚至當觀眾都難免從受害者的角色出發去看待時,更可以感受到那些少年犯的無可救藥。

除此之外,我自己還蠻喜歡在故事中,四位主要角色的法官,其實某種程度上是代表著不太一樣的性格跟價值觀——這是我自己覺得還蠻特別的地方,因為硬要說起來,其實這四人的做法都不存在著優劣,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有所不同罷了。誠如陸陸續續看到很多法律人士的發言,會覺得沈恩錫的某些作為或許是真的「踩線」了,可不論是衝破體制、對於自我原則的堅持,其實我覺得他代表的就是某部分、可能現階段來說相對罕見的法官代表,在體制必然具有漏洞的狀況之下,某些的碰撞或許仍然是必須的。
但當然,我想在戲劇性的考量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我自己還蠻喜歡姜源中部長這個角色,甚至可以說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在經營上的反差。從剛開始,或許會覺得他是一個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更選擇明哲保身做法的一個角色,可是漸漸的透過反轉,不論是他手寫的那些判決紀錄、在最後跟沈恩錫的對話中,發現他是在22年的法官職涯當中,對於少年犯罪有所感觸跟理念,希望可以透過進入國會而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從實務走入制定法律的角色,甚至誠如車泰柱,這個曾經受到他幫助的曾經少年犯,如今卻已經長成了剛正不阿的大人。必須說這樣的反轉,其實是讓人從各種不同面向,去認識這個角色。

更甚者,我覺得正因為這樣的反差,像是車泰柱最後跟姜部長的道謝,又或者是在家庭關係中,在得知兒子加入笛卡兒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對兒子造成的壓力及傷害,作為「父親」的失職,讓他一度鋌而走險的違背自己的良心跟原則。東窗事發的最後,我反倒覺得他是鬆一口氣的,縱使經營多年、眼看就要實現的夢想就在眼前,可是或許他內心也有太多過不去的結吧。

笛卡兒的事件,反映出了升學制度的弊病,以及現實社會的不公平——讀書真的能夠翻轉階級嗎?感慨地發現,有些人所擁有的先天優勢,是很多人後天需要花太多努力,才有一點點機會可以彌平的。


而或許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因素,注定就不可能出現在比賽場地上。
不論是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徐有悧,即使被打到住院,奶奶卻仍然希望她「忍一下」(這一段忍不住讓我想到《如此耀眼》中的情節,母親過度保護兒子的行徑,很多時候真的讓人無所適從);或者是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裡的眾多少年犯。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而走上了犯罪之徒,又或者誠如在她們逃走之後,沈恩錫的怒吼——因為對她們來說最方便又最快速的謀生方式,就是透過性交易,因此自然會衍生更多犯罪的發生,在這樣的結構當中,更強勢的人就會成為霸凌者,迫使著很多相對在群體中弱勢的人,首當其中的被背叛、被出賣。

每一個少年犯都在極其可恨的行為舉止當中,透過劇情推展而洞察出他們令人感到同情的故事,甚至像是未成年無照駕駛的交通事件當中的加害者郭道皙,即使他們努力想要振作起來、獲得重生,可是過去卻還是如影隨形,整個社會對他們的不友善,卻終將造成悲劇的發生。當事件發生時,因為郭道皙的身份,而一度讓所有苗頭都指向他,認定了他才是被霸凌的一方,可其實默不做聲的真相,或許是一份想要保護別人的善良、或者是過於想要遵守那個不再動手的承諾。犯錯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可是要彌補這個錯誤、甚至想要重新開始,卻是太過漫長的一段旅程。


作為大人,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夠真正幫助到這些孩子?誠如沈恩錫所說,少年犯的判決,其實不論過多就都沒有辦法真正習慣,甚至那種悲痛又難以釋懷的糾結,就像看著《少年法庭》的觀眾一樣,我們即使無法產生同感,卻還是因為那些傷痛而陷入沈重當中。

如果必然要有一個嚴厲的存在,像是沈恩錫一樣教會這群孩子法律的重量,同時也讓他們知道,法律是會保護自己的——像是她對徐有悧的承諾,被害者不需要逃跑,要被關進去的,是加害者;同時,其實有一種溫柔,像是車泰柱,就是一種制衡的存在。他是一種陪伴、且更善待這群孩子的象徵,而從故事當中或許也有端倪,因為他自己也是家暴受害者,也曾經為了逃出地獄而犯了罪,可這個「保護自己」的前提,也許是在媒體渲染之下,不存在這群孩子話語權的解釋,可是他遇見了一名法官,自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而他的人生目標,以及唯一志業,也許就是成為那個當年曾經拉自己一把的貴人一樣吧!


最後要來講的是羅瑾熙這個角色,說實在的,在故事的塑造當中好像很強化她跟女主角的對立,正因為當年沈恩錫兒子的案件,是由她來審理,用三分鐘不到的時間做出了判決,「效率極高」的結束這起案件。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可以接受她的概念是——少年犯需要快速審判,減少社會對案件的關注,讓他們更快重新開始;然而從當年的事件到如今的性侵案,甚至是後來變本加厲的脅迫受害者進行性交易等等,或許也不禁讓她反思起沈恩錫所說的話。有些事情,是需要在法庭上教會少年犯的。雖然只是假設性的問題,但倘若當年她做出了不同判決,今天是不是就不會有像是姜善雅這樣的受害者層出不窮的出現了呢?

未解的習題,其實就像是《少年法庭》中時常出現的兩難一樣,藉由故事,我覺得是很有力道的進行某種程度上的社會白描,同時藉由戲劇性的情節發展,強而有力的讓觀眾帶入了這些複雜的情緒,帶來衝撞、以及思考的機會跟可能。NETFLIX在劇集上的投注跟故事選擇上的勇氣一直都讓我覺得帶來很多新的火花,其實對於觀眾來說,每每看到這些突破性的故事,都會讓我非常興奮呢!
雖然真的是蠻沈重,但私心很希望大家都能看看《少年法庭》啊。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