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周處除三害


『善與惡從來不存在界線,也許只是從不同人的視角,所以產生不同的評斷罷了。』

周處除三害|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導演、編劇:黃精甫
演員: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王淨、李李仁、謝瓊煖、曾珮瑜

久違跟朋友聊起阮經天這個演員,驚訝地發現已經有那麼久沒有關注他的新作,而光是在這兩個月(2023.09-10),他就接續推出《查無此心》跟《周處除三害》這兩部電影,11 月也將迎接新作《車頂上的玄天大帝》。《查無此心》礙於時間因素尚未觀影,但倒是先前在連假期間趕緊進了戲院看《周處除三害》,阮經天再度入圍金馬影帝之作,甚至新聞報導轟轟烈烈再度提及當年第 50 屆金馬獎的合照缺席事件。

一晃眼十年過去,再次以入圍者之姿參與金馬獎,但就作品而言,《周處除三害》的陳桂林,看得出阮經天經過歲月歷練之後的愈發成熟,不單就整個人散發的穩重氣質,在表演上也看出他的更加純熟與細膩,又或者說,是那種對角色的融入感。縱使是在這樣以暴力美學為特色的黑幫電影,卻看得出陳桂林這個角色的層次。


提到黑幫電影,也自然必須提提當年讓他奪下影帝的代表作《艋舺》,如果《艋舺》想要強調的是兄弟義氣,我覺得《周處除三害》有一種從己身出發到社會的更大格局,不光是「除三害」的本質,包含對小美的救贖、在澎湖的邪教,甚至於最後自首後的結局,都看得出更大的野心——《艋舺》情誼固然動容,而如今阮經天已更能掌握更具有複雜度的角色。必須說李烈監製確實有眼光跟想法,坦白說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是的確沒有想到比阮經天更適合的台灣男演員。

巧妙運用「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來扣緊電影主軸,從故事最開始的喪禮上殺人、從其他小弟口中提到的陳桂林角色過往,到與李李仁飾演的刑警陳灰的動作戲,幾乎讓觀眾在電影初始就有一種在武打追逐戲上的過癮感,也同時我覺得在開場戲的精彩,也成為一種奠基。不光是陳灰對於陳桂林的必然執著,同時也包含了在這場故事當中,若說螳螂捕蟬,是「周處除三害」的過程,更重要的還有「黃雀在後」,也就是陳灰等象徵警方的角色。


必須說,就一個如我一樣、相對之下對於這種類型較為無感的觀眾,不諱言那些精彩的武打動作設計,我大抵也只能感受到拳拳到位的力道,很難真的去評價或分享什麼感觸跟解析。不過《周處除三害》對我來說厲害的,倒是在一些情節的設計上,讓我覺得驚喜且耳目一新。

例如最後在澎湖教會當中的那場屠殺。坦白說我覺得,當周處除掉香港仔、來到澎湖尋找林祿和這一段,有一種非常迥異的氛圍改變,尤其那種近乎詭異的平靜感,仿若讓觀眾覺得看到了另外一部作品。然而正是這種「詭譎」,營造出了邪教的恐怖,不光是陳桂林一度選擇遵循尊者追尋心中的平靜,那些就旁人看來顯然是騙局的種種,當事人卻即使心覺有異,卻仍會在某種循循善誘之下,看似心甘情願地交出一切,在一種看似美好的包裝之下,成為犧牲者。

然而陳桂林的出現,或者說當他終於醒悟這一切不過是場騙局之後,他的拯救對某些人是救贖,卻是某些人的敵視,或許是因為他們不願醒,畢竟「新造的人」是他們對於痛苦人生的一種寄託跟期盼。


不管是在靈修中心當中的那些人,或者是小美——坦白說都會有一種感觸在於,會想問問,他們為什麼不走?然而或許就像小美幾乎沒有猶豫時間的回答離開,很多時候某些人之所以選擇相信、選擇承受,不過是因為他們太過渺小而沒辦法面對讓人無力的真相,於是他們選擇讓自己相對安全、不必選擇反抗的方式,儘管可能有些像鴕鳥般的逃避。

我自己最喜歡且覺得最有感的,反而是在陳桂林自首之後——「周處除三害」之後呢?於我而言,從一開始癌末的秘密,我其實就有猜測到是某種反轉,然而無妨,這部電影的後座力,或許在於陳桂林面對這個選擇的態度。而在小美為他刮鬍的同時,湧升上來的惆悵在於——他或許是世人定義的惡人,可卻是這樣的人,能夠成為其他人的救贖。

什麼是惡呢?我在看到他最後走到死刑結局時,感慨地發現,我其實並不真的認為陳桂林是個「惡人」,甚至我會因為他的結局而感到不捨、惆悵,進而覺得鼻酸。可是就世俗角度看來,他確實犯下許多罪行,這種帶有一點衝擊的矛盾感,其實是這部作品帶給我很強烈的餘韻。同時,也確實是我覺得這部作品精彩且於我來說迷人之處。

阮經天確實有憑藉著這部作品入圍影帝的實力,能否再次順利鍍金,也真的是讓我蠻期待的(目前還沒完整看過其他入圍影帝的作品,實在難以評斷啊)。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