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 / 俗女養成記

【台劇】俗女養成記 │ 全劇觀後感


『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俗女養成記》陳嘉玲。』

《俗女養成記》起初吸引我的亮點,在於謝盈萱的出演,畢竟真的是挺少看到她演出這樣10集篇幅的戲劇,而且還是擔任女主角;另外讓我覺得亮眼的,就是嚴藝文的執導。這對可以說是金獎組合的才女聯手,本身就非常具有話題性──不過實際看了之後,更為震撼的是,這部戲劇根本每一個出演的都是實力派演員!楊麗音、夏靖庭、于子育、陳竹昇、藍葦華等,都是演技保證,更別提各集的一些客串演員都超大咖!飾演小姑姑的曾珮瑜、小叔叔的吳慷仁、飾演江顯榮母親的王琄,就連房東太太都找來謝瓊煖客串!完全就是讓台劇迷在看的時候驚呼連連!

首先想聊一下海報──看完全劇,尤其到最後一幕時,想必才會對這張海報特別有感。那是一個終於可以跟自己和解、面對自己的象徵。


定位在「台式新喜劇」,且幾乎是全台語演出的《俗女養成記》,以一種喜劇的節奏去處理人生裡那些可悲又可笑的時刻,例如陳嘉玲在一場混戰當中帶著一股傲氣、宛若女英雄般的離場,對比後來失業的日子,以及在最後一度想要重新回到台北的她,始終混沌的迷惘。她想要的是什麼?在面試官最後的問題裡,她好像被點破了自己內心一直以來的焦慮與不安。她隨波逐流的想要爭取自己想像中、被期待著的生活,可是她要的是怎樣的快樂?其實她並沒有想過。

或許之所以選擇委曲求全的留下,也不過是一種得過且過;以及,因為「年紀到了」的不得不妥協。


因為「年紀」,而框架住女人的太多,數字成為一種枷鎖,甚至就像一個代辦事項一樣,每到一個年紀,就被檢視著自己有沒有吻合規範,工作、婚姻、家庭、孩子,又或者是存款、車/房。這些世俗的身外之物追著我們而跑,而我們窒息地,卻也因此認為沒有擁有這些的我們,是「不成材」的、是讓人失望的。從規範、到期待,衍生成為自己對自己的價值定位,我們到頭來,都被世界綁架。

誠如陳嘉玲那幾乎已經近乎穩定的關係,距離婚姻,只有一步之遙,可是很快地她就從中發現不對勁──就像她說的,還沒結婚,她就已經變得不認識自己了,這讓她對未來的日子感到恐懼。但或許江顯榮的母親真的不是唯一原因,就像一開始的介紹裡,陳嘉玲就說了,兩人的關係已經形同「室友」。不過是不愛了而已。

”人生走到這個坎站(階段),不再見不一定是壞事,清清楚楚、輕輕放下,或許會更好。”陳嘉玲說。好喜歡這句話。


《俗女養成記》裡有那麼多的所謂「金句」,而於我而言,這些句子之所以能夠打動觀眾、引起共鳴,無非也是我們也都在追求、也都在迷惘,才會從戲劇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吧!就像很多網友看了《俗女養成記》的感想是──其實我們也都是陳嘉玲。

必須說,不光是這些資深演員表現吸睛,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了「陳嘉玲」的成長──這一點必須說,我覺得小童星吳以涵真的非常讓我驚豔!我很喜歡她有一點小大人的成熟,同時又在那些必須學習的「淑女養成」當中,變得懵懂。那些無法被干涉且刻意安排的可愛,成就了陳嘉玲的討喜,同時好像也說明了我們成長階段的懵懂。


而我們都曾經對未來充滿期待,因為未知,所以一切都是可能的。《俗女養成記》從雙線敘事切入,長大成人的陳嘉玲,會因為接觸到某個有共鳴的SIGN而切入到了回憶當中,於是每一集可以說都很豐富的,有一種集中集的感覺,故事都在可愛、趣味中,都富含了某種寓意──我覺得是說明了,為甚麼成為後來的陳嘉玲。

可與此同時,卻又會覺得,好像在看自己的成長歷程一樣。存在著對於同儕的欣羨,因此產生對自己的自卑感,而開始產生想要模仿的念頭;會被小叔叔的天花亂墜給吸引,進而開啟一個遙遠的夢;會在大人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那個不得罪任何人的隙縫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也曾經有過學習才藝的時刻,有些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喜歡,而是建構在「家人對自己的期待」,因此產生了一種美好的想像,也因為想到得到大人的讚揚與歡心,所以她們很努力的照著大人安排的去做,例如陳嘉玲的鋼琴課即是如此。在望女成鳳的期待裡,兩人胼手胝足地建構起一個關於鋼琴老師的夢,甚至在有點荒謬的情境之下,展開了「魔鬼訓練」。

太多可愛的陰錯陽差,兜成了所謂的童年。而每個人的童年,縱使故事不同,但或許都有大同小異的經歷吧!


陳嘉玲在過年的時候選擇返家,為家裡投下一個震撼彈──陳嘉玲,不結婚了、失業了。壓抑已久的情緒,化為返鄉車程上的「悲傷五階段」,這個在各大媒體都為之驚豔的謝盈萱演技大爆發。對我來說有共鳴的是,人在悲傷的這五個階段,儘管是傷悲的情緒,卻透過表演喜劇化的處理,那樣的反差其實反而更教人印象深刻。

”我年紀大了沒有力氣談戀愛了!要花多長的時間去遇到一個人然後建立一段關係? ”陳嘉玲在車程上如此哭喊著。是啊,其實很多時候之所以侷限在某一段關係裡、不過是因為不捨與不甘心,而是太過害怕必須重新建立一段關係這件事情。遇見一個人多難,從邂逅到發展成穩定關係,更難。其實是想到就覺得累的事情。


但是不是能夠舒服相處的那段關係,就不會讓妳去擔憂那麼多呢?就像陳嘉玲在相親上刻意的扮醜一樣,是不是她、以及所有女人都期待的,是一個即使是最真實的、不修邊幅的醜陋自我,都還是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可愛的那個人?像是一種賭注一般,想要試試看──如果是最真實的我,是不是有人可以接受呢?

愛情的著墨在本劇裡偏少,可是看藍葦華跟謝盈萱在詮釋青梅竹馬的愛情上,總覺得在不習慣中有一種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的喜感,這也成功呼應了本劇氛圍。不過,換個角度去想,當愛情的篇幅少了、花更多時間去經營人的成長,以及親情,好像就能夠更寫實地去描繪情感最真實的樣子。


我的家庭真可愛,這或許是每個家庭都期待的、課本裡描繪的「家」的樣子,可是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問題與難解的習題,並且人都會在這些小小的艱難中,找到與之調節的方式。例如很有名的「豬油之舞」,呼應了婆媳面對「大姑」的驕縱任性,所一起找到的「對策」。甚至就像是阿嬤的後事,即使在阿嬤都已經親自交代了、卻還是有「外人」想要做面子的心態,試圖違背阿嬤所願。極其諷刺的是,大姑口中嚷嚷的能為她最後做的就是這些──那麼,在平常時候,她又為何不能趁來得及時,多盡一點孝道呢?

又例如吳慷仁飾演的小叔叔,口不擇言的傷害了哥哥;又例如每個人對於阿嬤參加歌唱比賽的態度,以及最後阿嬤提到想要作為「自己」而活,當每個家人都有其鑑別度與故事性(加上都是演技保證的詮釋時),整個《俗女養成記》就成為充滿內容與深度的、關於一個女孩的成長日誌。多麼溫馨、可愛、又發人省思。

“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在最後,想用這句話作結,願每個人都能夠如陳嘉玲,找到自己渴望活著的樣子,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不去勉強自己、不去討厭自己、不去迎合,而是單純的去享受這一趟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