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 / 徬徨之刃

【日劇】徬徨之刃


『每一個「情有可原」,究竟為什麼又有可不可以被原諒的區別?』

光是看完第一集的《徬徨之刃》,坦白說就讓我有一種窒息、痛苦到喘不過氣的感覺,或許因為同為女性,所以即使是站在觀眾的視角,眼睜睜看著一個女孩子遭遇這樣的不幸,說真的那種恐懼、不安以及各種負面情緒瞬間湧上,甚至有一度是讓我會迴避視線的。從繪摩被拉上車開始的一連串,真心讓我覺得無法直視。
那種不舒服感,我相信是觀眾都能夠感受到的。

而讓我蠻意外的一個發現,是在看完全劇之後查資料時注意到的——其實《徬徨之刃》在2009年翻拍成電影過,而當時,竹野內豐也有出演,而且是刑警織部孝史的角色(此次由三浦貴大飾演),這個角色在故事中有一個女兒,也讓他在看到長崎重樹所遭遇的時候,會開始對自己的立場產生動搖。因為捫心自問,倘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承受嗎?難道就可以堅守所謂的正義原則嗎?


沒有看過電影版的《徬徨之刃》,可是我覺得再次接演這個故事,而角色卻是立場從動搖到明確的兩種態度,某種程度上正因為揣摩過刑警的角色,我覺得竹野內豐在詮釋長崎重樹上有一種非常堅定的感覺,而那種從找不到女兒、感受到她勢必出事了的不安,到發現屍體、甚至後來在密報之下找到命案現場,更遑論看到那些影像——他的崩潰、情緒轉折,是從爆發到慢慢「收」的。我在竹野內豐的表演中看到了很多複雜的情緒,有憤怒、怨恨,卻讓我感受到更強烈的是數不盡的痛苦。踏上復仇之路我覺得並不是一時衝動,縱使是在那個當下伴崎敦也的突然進門,造就他不得不動手,但我覺得那象徵性的復仇起點,就是個對於法律的控訴、對於制度的失望。

他的女兒那麼年輕、卻喪失了未來的可能性,甚至在死前最後一刻都是那麼痛苦、無力且充滿屈辱,被自己當作掌上明珠守護著的寶貝卻被如此踐踏,可是卻礙於法律對於未成年者的種種保護,讓案情始終陷入膠著,而作為受害者父親的他,卻什麼都不能夠插手。私法制裁的確不是一條好的道路,誠如他的公開信也寫道,最後會選擇自首;然而,這卻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我覺得故事掙扎、卻也兩難的莫過於,隨著故事逐漸推展,似乎也真的會有某種程度感覺到,這是一個極其痛心的父親,能夠為女兒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你說他是壞人嗎?


其實不要說犯罪者菅野快兒、伴崎敦也跟中井誠,就連媒體——小田切這個角色,都是在故事中讓我覺得會讓人討厭的角色。這個在電視劇版中才原創出來的新角色,很明顯的是諷刺了媒體在這類社會事件中的定位,不存在熱血追緝真相的記者、不是想要把真相公諸於世的心情,而是為了追求雜誌銷售、點閱而緊咬著不放。小田切在故事中有點設局誘導另外一個受害者千晶的父親說出一切,可最後卻只是為自己的利益在別人傷口上灑鹽,還因此沾沾自喜。

對於這樣的嗜血媒體,我其實也是有點感到毛骨悚然的,特別是在最後其實她有瞬間的掙扎猶豫,然而卻還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而中井誠這個角色,有一度算是密報的煙霧彈,但我覺得青少年的犯罪問題,也的確是故事中試圖點出的一個環節。不管是家庭壓力造就的偏差跟逃避,又或者是親子關係疏離造成的扭曲、一味怪給「交到壞朋友」而疏於教育的家人,甚至我覺得很值得注意的是,陪伴著菅野快兒逃亡的那個女孩子,特別是當後來發現她也是曾經的一名受害者,可是後來卻像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樣的跟著加害者,甚至持續發生親密關係。這個小轉折對我來說也是有點震撼的,曾經有過陰影、甚至必須忍受著他的碰觸以及暴力,是很難理解的選擇,卻也因此很值得去思考。


有點難以形容自己看完這部作品的複雜心情,可能某種程度來說,不論是開場事件的發生,到結局的呈現,影劇化之後帶給我的震撼都太過劇烈,加上整個作品的色調跟氛圍調性的營造,其實那種沈默不語的哀痛,好似伴隨著石田百合子所飾演的木島和佳子一角,在偵訊室的提問中,更陷入了沈思。世人定義了什麼,法律又規定了這樣的長崎重樹犯下了什麼罪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上掙扎後做出了選擇,可每一個「情有可原」,究竟為什麼又有可不可以被原諒的區別?有些可以被理解的理由,卻不是法律上可以承認且接受的藉口。

回到那個密報地點給長崎重樹的關鍵角色——種種暗示顯示應該是身為警察的久塚刑警做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無非到最後算是一個小小的反轉,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代表著其實就連執法人員,也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慮吧?打著正義旗幟的他們,又是憑藉著什麼而執行著呢?故事時至今日,還是如此諷刺且兩難。

而我想這個故事縱使過了數十年,想必還是存在著一樣的難題吧。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