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我的出走日記 | 全劇觀後感
『試圖為人生找到答案的過程,就是開始出走的旅程。』
在幾乎可說是工作上非常混沌且忙碌的時期,這部以厭世著名的《我的出走日記》開播了,也因此,網路上不乏一些金句的整理,像是一句由廉美貞所說的「所有人際關係都是勞動,清醒的時間都像在工作」,完全有一種瞬間打中我心的感覺,或許也因此,在那個太過疲憊的當下,即使早已把這部作品列入待看清單,但對於實際點開、開始觀看,內心卻有一種近鄉情怯般的逃避心理,或許,是太害怕被點中了不論是作為社畜本身,或者是那種對於自己的生活無能為力的感覺。
直至忙碌至相對告一段落,也才開啟了這部作品,或者說,我才更得以用平靜且好好欣賞一部經典的心態去觀看——坦白說故事光剛開始就非常直觸內心,且具有共鳴的,就是三姐弟的通勤生活(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這張海報作為首圖的原因)。作為一個並不算是住在都市,從高中開始都需要花相對長的時間在通勤上的觀眾來說,這樣的通勤人生,瞬間就被打中。
故事其實平凡地誠如每個人的人生,而那些混沌,仿若都是當下的我們所正在經歷的。就像起初,什麼同好會也沒有意願加入的這三人,最後一方面是為了敷衍人資的關心,又或者一方面是因為找到了三人之間的共通之處——於是,出走同好會就此成立。出走是什麼?或許是故事當中不斷在探討的問題,不會特別用過於說理的方式,但伴隨著那些生活中的片段,以及主要角色的一些旁白、或者是分享,都會默默地有一種被說中心事的感覺。更甚者,我想起當廉美貞跟著具先生一起到山上時的那段旁白——會有這樣的徬徨跟疑惑,其實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存有的提問,可是大多數的人在疲憊的生活當中或許都選擇了妥協,去忽略那些內心其實並不快樂的聲音。
可是不願妥協的他們,有著更多思考的他們,卻在這個世界當中成為了某種程度的異類。
快樂是什麼?內心所期待的是什麼?在故事的開始跟最後——其實就像是《我的大叔》一樣,伴隨著一場看似不過是日常生活的人生經歷,卻慢慢從中找到了答案。於是在故事的最後,廉美貞的笑容不再是勉強、或者是客套,而是發自內心。
廉美貞是故事當中,在「工作」這個部分意外帶給我很大感觸的一個角色——固然她跟具先生的互動是讓這個故事變得很迷人的一個原因,但是這邊私心特別想要提一下她的選擇。在故事中後段,即使是有才能的存在,但因為上司的忌妒心(可以注意到當客戶更喜歡廉美貞最開始的設計時,上司反而是產生一種芥蒂的),以及衰扯進上司外遇風波當中,進而成為了廉美貞的爆發點,不僅離開了原公司,甚至後來換了一份與設計完全無關的工作。或許某種程度上來說,誠如自己前同事所述,是有點「可惜了」她的才能——甚至可以說,其實當故事發展到廉美貞明顯再也待不下去前公司、且故事又跳到了幾年後,剪短髮厚的美貞時,我一度以為她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論是找到看重自己的伯樂,又或者是自行創業,我下意識地認定會朝這樣的走向。
這也因此,當故事走向卻是她離開設計一職,甚至發現自己可能更適合沒有創造力的工作時,帶給我的震撼是相對大的。她曾經在設計當中獲得的快樂,卻也意外發現帶給了自己內心很大的負擔跟壓力——選擇一份或許會被認為可惜才能的工作,可卻是讓自己快樂一點的工作,是不是更好呢?我忍不住這樣思考著。
而在具先生跟廉美貞這段從「崇拜」開始的愛情當中,看到的是一種超乎想像的、屬於精神上的理解跟支持,我特別喜歡的情節,是在相處過程當中慢慢地看到了兩人的轉變,不論是廉美貞在工作上遇到煩心事,縱使需要經過長達90分鐘的通勤時間,才能夠回到所居住的山浦市,可是一出車站,就能夠看見具先生在站外等著她。過往只能透過想像,去扮演著自己是一個被愛的女人,只能夠藉由想像,期待有人能夠傾聽自己內心的叨叨絮絮,可是如今卻真的有一個人等著自己,能夠讓自己傾訴,甚至逐漸地我們發現,美貞的話變多了,更加肆無忌憚地分享了,那些聽起來可愛卻又有點違背常理的話語,或許過往都是選擇隱藏的,可是具先生的存在,讓她得以說了出來。
於是,在最後,她才會有了總結——當她心中有著愛的時刻,或許也才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並不是那麼虛無空洞,被填滿的心,才能夠用更正向的態度去看待這個社會。她自認如此平庸,卻又在與具先生的相處當中,被具先生、又或者是在觀眾眼底變得如此特別。
具先生的離開,仿若象徵著之前在山浦市這段時光不過是短暫性的自我放逐,隱姓埋名地活在鄉村之中,用勞動跟酒精填滿這樣的生活,直至廉美貞再次進入到他的生活當中。某種程度而言,兩人都在對方最茫然的時刻進入了對方的生命,或許是種救贖——在重逢的那一天,接起電話的廉美貞其實少了怨懟,像是早就明白這一通電話的必然到來,再次回到山浦的具先生,以及已經搬到了首爾的三姐弟,藉由電車的交錯,那一塊仿若能夠帶給人們正能量的看板,一切看似都相同,卻其實什麼都已經有所改變。
後來結局如何?坦白說我自己一直都是很直觀地認定,這一次,是具先生決定「出走」了。他聽進了美貞的話,開始尋找每一天快樂的那些時分,而放下的那瓶酒,或許也象徵著他開始要讓自己有所轉變了。
題外話,廉家母親的驟逝,坦白說是我自己所沒有預料的發展,相信就連具先生回到熟悉的山浦時,也因為這個角色的離開,而覺得有些陌生吧!但讓人極其感慨的是,在接受不了這個打擊的震撼當中,仿若才讓所有觀眾、以及包含這三姐弟,正視母親這個理所當然的存在,好像也才在後來生活的改變當中,知道母親在這個家庭當中的重要性。縱使他們所認定自己的生活庸庸碌碌,有太多需要改變的事項,可卻忽略了任勞任怨的母親,唯有離世的那一刻才真正沒有在勞動的母親,這一輩子過得多麼辛苦。
最後要來花一些篇幅,分享一下另外兩個角色,也就是廉昌熙以及大姐廉琦貞。廉昌熙可說是故事當中最為聒噪的一個角色,又或者說,在觀念上或許他是相較於姊姊、妹妹當中可能是更「常見」一點的,不論是對於升官發財的想望,或者是背負著獨子的期待跟壓力,而藏不住的自卑感,不論是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或者在某種程度上與父親的代溝,都造就了那種不斷讓自己變得渺小的心態,而他「輸出」的方式,就是那些平凡無奇的碎念跟煩躁,很奇怪的是,縱使這樣的聒噪好似在故事當中相對顯得格格不入(尤其在故事當中,不論是寡言的父親、或者是美貞等人,在氛圍上可能都是更恬靜的),可是卻好像可以讓觀眾在設身處地了解這個角色之後,可以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跟投射。
我印象格外深刻的,其實是那段對於父親抱怨的怒吼,在生活當中如此庸庸碌碌活著,卻好似總無法達到一種社會期待,甚至當他試圖去反抗自己既定的枷鎖,又或者順著既定的遊戲規則攀藤而上,卻好像沒有辦法掙脫或者如願以償。可他或許終究期待聽到的,並不是苛責、或者再次提醒他的失敗,而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辛苦了」。
很多時候選擇報喜不報憂的孩子,那些辛苦都是難以言喻且不知如何訴說的,而不報憂的孩子,不代表就是沒事了。不論是那場在不小心刮傷具先生的名車後與具先生的你追我跑,又或者是父親回憶起曾經因為自己的兒子在田徑上的天賦而如此激動的時刻,都導致最後父親聽到他償還貸款時的「辛苦了」,如此的讓觀眾、以及昌熙感動。
雖然硬要說的話,我自己是覺得昌熙跟賢雅的感情線處理的過度利索,導致在故事的最後顯得有一些簡單就是了(但是最後陰錯陽差的,呼應到廉昌熙一直以來的經歷,開啟禮儀師之路,倒是讓我覺得挺可愛的);不過那或許也是因為,我自己還蠻喜歡大姐廉琦貞故事最後的結局,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段最為戲劇性發展的故事,不論是剛開始的不打不相識,到中間段面對的困境,到後來一度像是要分手,可最後兩人都還是在自己的方式繼續守護著這段感情——就像剛開始,當觀眾跟廉昌熙等人都覺得很困惑的那番發言,所謂「接起頭顱的女人」一說,呼應到最後斷了頭的玫瑰,她小心翼翼地放入醬料碟裡面呵護,某種程度上好像也是「接起頭顱」的呼應,也凸顯了即便這段感情或許還充滿著不可抗力的因素,但他們都會好好繼續經營的。
而一開始,那一份渴望被愛的心,雖然跟廉美貞用不一樣的形式展現,但又更在故事開頭讓這個角色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鑑別度。在故事裡,廉家姊妹的勇敢追求,用不一樣的形式,但都試圖去爭取自己所想要的人生,就這一點而言,讓我覺得這兩個角色都有一種難以超越的美,而且是那種會讓人被吸引、甚至欣羨,想要效仿的美。
《我的出走日記》對很多人來說是人生劇的等級,而我想對我來說,伴隨著這些角色一起度過的時光,在對白當中觸動我內心的那些時刻,好像也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一點出走的時間缺口,得以注入一些療癒且有所改變的時分。或許,《我的出走日記》本身就是帶領著觀眾一起出走的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