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 / 因為我們忘記一切

【日劇】因為我們忘記一切 | 全劇觀後感


『終究不可能完全了解另外一個人,也沒有哪一段關係可以輕易被世俗定義。』

《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是一部我會定調在比較小品的劇集裡,整部作品呼應到故事中阿部寬飾演的作家身份,帶給我一種很像是隨筆散文的感覺,而有趣的是,故事剛開始以撰寫小說為主的作家M,在編輯的建議之下開始寫起散文——在這樣的情節推展之下,迫使轉換文體的M開始用不同視角去創作跟書寫,自然可以想見的,就是一些更貼近自己的生命觀察。

也因此,會給觀眾感覺像是——我們是在看每一篇他所撰寫下的散文。

雖然故事起初用一個相較之下比較還蠻具有噱頭的方式來切入,作家交往多年的女友F突然在萬聖節那天消聲匿跡,留下一句「澀谷站人很多,我會晚到」就這麼消失,甚至第一集當中姊姊就提出一句該不會是作家殺了妹妹的疑問句出來,坦白說,我覺得的確是會讓很多觀眾在剛開始產生對這部作品的錯誤期待,特別在所謂「愛情懸疑劇」的包裝跟設定之下,我真的誤以為這是一部會去追查消失女友下落及背後故事的作品。


但其實後來大概看了幾集,特別是在整個劇集處理的氛圍調性,就會發現相對之下並不是記憶中那種懸疑推理類型常態性會出現的緊湊刺激,它更生活,又或者說像是更用靠近普羅大眾的方式去處理「失蹤」這件事情,尤其是並不會搖身一變就變成偵探開始辦案的這件事情。故事在一開始,雖然很莫名其妙地讓M就這樣被F的姊姊恐嚇取財,但是卻也從中得知了女友繼承了龐大遺產的事實,所以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不論是兇殺或者是其他涉嫌犯罪的可能性都相對被排除——儘管剛開始我還有留下一點點猜測是,該不會是M知道這些事情所以動手吧?但是看到後來的劇情推展跟節奏,就察覺得到這是不太可能的發展了——在氛圍的影響之下,故事的導向其實就只剩下,她有意識地讓自己消失一陣子。

而前幾集當中,透過女友職場的探詢、又或者是相關同事的一些發言(這也是我認為一般人比較有可能著手的方向),我覺得讓我比較震驚的在於,這兩人之間的關係完全不像是「交往多年」,可能像是幼稚園罷工離職這樣的事情,我覺得相較之下比較會屬於穩定關係中會分享的日常瑣事吧?所以對於M的一無所知,的確在剛開始形成了還蠻大的懸念;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他逐步靠近F的生活,我覺得也同時感受到很多比較弔詭的事情,除了前文提到的、那離奇的恐嚇取財之外,像是幼稚園同事講完一些事情之後自行離開等等,這些離奇的事情發生在M身上,都讓人有一種感到莫名的感覺,就像M察覺到的情緒一樣。

所以在這些堆疊之下、再加上新年得流感那一集,才會更像是一種看著M日記的感覺。


編輯不僅期盼M可用散文的方式進行連載,其實還包含了希望M開啟社群——從他對於社群軟體的陌生跟忐忑,可以發現對於這類的網路生態他是純然沒有興趣,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的,比較像是為了順應著編輯期待、時代潮流,來加以自我宣傳的一種方式。我蠻喜歡這一個小設計,在書市相對冷卻的狀況之下,透過不論上節目、社群曝光等方式,都是為了經營作家個人品牌跟知名度的方法,而作家本人其實好像也不太有辦法過於抗拒,或者說,在這個時代洪流之下,多數人也只能選擇「順應」了。

其實從我自己作為長年的網路使用者來說,就可以發現從一開始文字較長篇的部落格文章、所謂部落客的出現,到後來比較以圖像為主的社群軟體,而近年來則是比較以影音作為主流,更甚者,也慢慢從較長的影片,發展到如今短影音為主的時代。從作家M的身上,縱使比較是一個開端的感覺,但卻也讓我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了這些反思,這群創作者其實為了不被市場淘汰,一直都必須不斷精進跟更新,即使需要嘗試新的媒介跟不斷接受轉變,甚至像M一樣或許不知所從,但都必須順應著市場期待才有辦法生存。

但這件事情其實也有一個反向——像是M收到了私訊恐嚇,讓他整場簽書會都提心吊膽,到後來雖然只是民眾的發洩訊息,但卻也扎扎實實讓M像是經歷了一課。


在這期間其實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像是與F的幼稚園同事共度了神奇的一切,那一集其實讓我覺得還蠻大開眼界的!不管像是「怪談師」這樣的職業還有聽鬼故事的場域,或者像是屬於地藏王菩薩的一些禁忌跟注意事項等等,好像都讓觀眾用不太一樣的角度來看待信仰這件事情,好像也讓人有一種發現不一樣世界的感覺。除此之外,怪談師一句隨口的「M身邊有靈體」,不光讓人毛骨悚然,是不是也有讓人回想起在第一集當中,M曾經被懷疑殺害了F?雖然那時候我比較因為整個環境氛圍而覺得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毛毛的感覺,卻又同時覺得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描寫,甚至,覺得跟女友失蹤這件事情是有所扣連的。

不過F從失蹤到再次出現,甚至兩人還一起去了一場旅行,不知道為什麼從開始到分手,都給我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像是兩人之間就是明白了緣分已盡這件事情。故事把很多重點擺在「了解」上,不光是男女交往之事,其實像是M常去的燈塔酒吧和人魚咖啡廳,老闆跟常客之間都有很多故事,那些人際關係、也就是M所聽聞的那些故事,也都豐富了這整個故事。


而由宮藤官九郎出演的阿福及兒子故事,是相較之下我覺得除了M跟F之外,處理篇幅較長的一段,從兒子離鄉背井來到東京尋找父親,到後來終於相認,甚至於後來的回馬槍顯示其實阿福並非親生父親——這樣的反轉反倒是讓我覺得有些驚訝的一部分。或許從接受這件事情開始,就讓他產生了一種責任感,也讓故事當中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又多了一種不一樣的可能性。也或者說,也許所謂的情感,有的時候也只是搭伙過生活所逐漸累積而成的,血緣並不是唯一的準則。

故事就誠如我最開始所說,整體感覺其實真的是看起來很舒服的小品,沒有什麼太強烈的起承轉合,也不致會讓觀眾會因為特定破口的處理或者懸念的延伸,產生想要趕快看下一集的慾望,但就誠如每一集最後都會有一段樂團的表演,是那樣帶給觀眾一個很舒服、很放鬆的情緒,對我來說是還算新奇的觀影體驗,很難說從中獲得什麼——甚至可能連娛樂性都不太有,可是很奇怪地卻會覺得這樣的作品,意外地讓人可以在一個有適當距離感的狀況之下,觀看著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有一點像是在看紀錄片一樣的感覺,可是比起來在主題上好似又更加鬆散、沒有太聚焦,這算是特殊點,但同時也算是一個缺點,因為不諱言的,整體就會感覺比較平。

不過我始終覺得好奇的是,作家的旁白竟然是用女聲來述說?不知道是不是想要營造那種第三者敘事的距離感,可是卻是有因此提起我的好奇心的。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