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2016金馬奇幻影展】暗色天堂


『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發明了謊言。──《暗色天堂》。』
(其實剛開始有標出引用自何處,只可惜太快了我來不及看到,再煩請知道的朋友指點。這句話一出來我就覺得有被「敲中」的感覺哪)

暗色天堂 │ Heaven in the Dark

導演: 袁劍偉
演員: 林嘉欣、張學友

很幸運的搶到了金馬奇幻影展的開幕片,貴為「開幕片」的熱門程度可想而知,看今晚座無虛席的滿場就知道。具有象徵性意義的「開場」,彷彿為整個奇幻影展拉開序幕,而比較特別的是導演袁劍偉與女主角林嘉欣都來到影廳內一同觀影,能夠與影后在同一個空間之中,身為影迷就是有小小的興奮與激動在心中。(可惜這場我買到的座位很後面,完全拍不到她啊~)


改編自舞台劇《法吻》,我必須說它其實某種程度上還是很保有舞台劇原本的風格,特別是在五年後的重逢,兩人在書房內的這一場戲,對白、走位、表演、燈光、配樂、形式風格於我來說都很舞台劇,要說改編成電影之後對它的幫助,就是能夠在兩人談論過去事情的同時,經由剪接同時跳轉回到五年前所發生的種種吧,坦白說看完《暗色天堂》之後真的讓我更對《法吻》有興趣,因為光是這一場在書房的戲,即便因為剪接而變得有些片段式,整個情緒張力與力度、鋪陳,都是非常能夠吸引觀眾進情節之中的,相信舞台劇也會是非常精彩的作品。

誠如座談時導演說的,因為本身不是拍電影出身、此為其第一部電影作品,所以他很多地方其實很「參考書籍」,其實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震撼的,畢竟「學院派」的作品真真切切在藝術領域是有一些值得探討的爭議,很多設計鋪陳相對安全而工整,沒有特別「奔放」的創意,但是卻會讓人覺得每一個安排都是有其「伏筆」。雖然我會覺得舞台劇的影子還是挺重,但不得不提這是一部可以看得出導演很「用功」的片子。

同樣,誠如導演所說,這部片子的角色型塑非常立體而鮮明,某種程度來說兩位主演的「演技」其實決定成敗。


其實比起《百日告別》,說真的我更喜歡林嘉欣在本片中的表演,或許於我而言她五年前、後的「層次」與對比,情緒的激昂、含蓄到爆發,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她就是完完全全的Michelle,她的「愛」時常源自於一種景仰與憧憬,在台下仰望著台上閃閃發亮的那個他,就是Michelle所定義的愛情──或者說,這是能夠吸引她的最初。哪個女孩子不希望自己能夠是對方心中的「唯一」?

於是面對一個似乎必須對大家都很「NICE」的「牧師」,她在深陷以前,就被理智喚醒,時時提醒著自己或許也只是他眾多教友之一。標準戲劇發展的誤會、錯過、甚至如果唯美化的話可以說是「遺憾」的兩人,其實很諷刺的是,反而是很寫實化的就這麼在交會的那一刻,卻被兩人過近的距離給刺傷,進而這一段短暫交會的戀情夭折了,走向報復,走向毀滅。

而整個故事最大的懸念莫過於──當年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男方所認定的「兩情相悅」,卻被女方指控是性騷擾?特別是在交叉剪接的過程中,透過Michelle跟杜牧師的對話,是越來越讓觀眾好奇的,每一段文字、說每一句話的表情與態度,都讓觀眾忍不住推敲。最後,真正激怒杜牧師的,是Michelle那句「我原諒你了」。


但到底原諒什麼?他做錯什麼?這其實才是杜牧師一直以來的疑問。

我絕對相信人會為了保護自己(或者你要說,是酒後的胡言亂語也罷,但我此刻更相信是酒後吐真言)而選擇性遺忘對自己不利的事實,選擇性去忘記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的那段記憶,而對Marco來說,社會聲望如此高的他,同時完美兼任了「杜生」與「杜牧師」的角色,而自己一直以來的願望即將實現、即將邁向更高的位置,卻在此刻禁不起「誘惑」而慘遭滑鐵盧,我挺喜歡在開頭他佈道時,特別選用了「遠離誘惑」,甚至是蘋果的比喻,而更諷刺的是,是否就是太「深信」了要「遠離、抗拒誘惑」,因而反倒忽略了人其實有最真摯的情感與真心呢?

導演說他在看舞台劇時,會有一種到頭來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的感覺,但以電影的處理來說,我是覺得比例上似乎Marco做錯的比例比較高,最好的證明就是,身著白色的兩人,或許象徵的最初的清白、或許想要讓觀眾去判斷是非,而最後Michelle潑了他一身紅酒──是否就代表著,在導演的定義之中,是Marco傷害Michelle在先,所以Michelle的報復,「合情合理」?


這真的是一部充滿許多爭議性的作品,光是在故事中Marco所要提倡的藥品回收計畫,把那些其實藥效仍存在的藥品捐給第三世界這樣的想法,在如果藥效真的沒有過期之說的前提之下,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有遠見的計畫。除此之外,光是案件本身就涉及道德、宗教(特別是宗教,我真心覺得這是非常危險、難以碰觸的題材),真實與虛假,誠實與謊言,是與非,對與錯,好似世界上所友都無法二元分立,所有的一切都處在模糊地帶,Marco做錯了,可Michelle又做對了多少?

Marco在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律師在法庭上對Michelle的「指控」而心軟──題外話,我覺得法庭上的互動除了有一點詼諧幽默之外,黃秋生那一句「乾媽乾兒子」之語,也是對法律的一種「諷刺」。其實黃秋生蠻多句台詞都挺值得深思的,例如,官司的動詞是「打」、法庭不見得會給你正義等等──就算是Michelle控訴自己在先,也無法忍受在法庭上以這樣的形式,為求「打一場勝利的官司」而傷害一個女孩,雖然最後導致了他的敗訴、被定罪、人生跌落谷底,但纏饒於心的卻始終是──到底做了什麼,讓她要把自己逼到死角?而為什麼一直以來信奉的真理與上帝,一直以來祈禱著的他,為什麼在這一刻卻被上帝遺棄了?所以他放任自己的墮落,縱容自己的慾望──因為他再也無所謂了。

但是在那破碎的記憶拼圖完全之後,他又該怎麼去面對這一切?整部電影在一個情緒很濃烈的地方收尾,沒有一個「ENDING」的感覺,卻是我覺得停在最棒的位置。

我非常喜歡林嘉欣在片中所說的那句「傷害的定義是因人而異」(忘了具體台詞,但大意如此),或許很多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對當事人來說卻已經造成難以想像的巨大傷害,這讓我想起Sophie Calle《極度疼痛》中所提──「痛苦是沒有度量衡的。」於Michelle而言,是那麼樣一個自己崇拜的、景仰的對象,用言語重重傷害了自己,特別是曾經以為快要到了天堂,卻瞬間掉到地獄,疼痛更是無以倫比。

那盞壞掉的燈,一閃一閃,像是一種寓言;那盞路燈卻在她最狼狽的時候,狠狠地用明亮照著她內心的黑暗。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