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妹妹 | 第一種悲哀:人生,充滿了逆向行駛!
看完第一集的當下,腦袋湧上來的第一個想法竟是──「我還想繼續看!」
讓我幾乎忘記時間的流逝,徹底、被吸進去《妹妹》裡面,欲罷不能。雖然看過了試片,還是拉著家人一起看了《妹妹》。這真的很神奇,像是有什麼魔力一樣緊繫著觀眾,讓觀眾目不轉睛。我想這個「魔力」不僅是故事的精彩、演員演技的精湛,更有著劇組人員的用心跟細心,這些都可以透過作品透露出來、傳達給觀眾的。
只看第一集,我就知道我會喜歡《妹妹》的;也是只看第一集,我就已經深深佩服徐譽庭老師的創作功力。
一開場便用相當精緻而唯美的動畫,加上萬芳獨具魅力的嗓音念著旁白,以一個相當詩意且有寓意的方式,像是邀請著觀眾進到《妹妹》的世界。動畫與戲的結合,不僅用於開場,在劇中有更多以動畫的模式去呈現,算是創新而有勇氣,畢竟製作動畫是成本相當高的啊。
然後,周繼薇就出生了,用相當逗趣而俏皮的方式去說明了周繼薇的成長背景以及與戴耀起的交集──在此不得不稱讚一下兩個小小童星,自然而不造作的演技為《妹妹》第一集的前面部份打了很好的底,讓觀眾也不自覺的隨著兩個小童星的一舉一動而微微泛起笑容。但是這兩位小童星可不僅是帶來歡樂氣氛而已,在一些情緒戲、內心戲,甚至於要勇闖黑洞的「冒險戲」也是信手拈來,真的讓觀眾很難不喜歡他們啊。
光是童年部分,就有令我印象深刻的三個設計。第一個就是關於「黑洞」,明顯可以看出因為這件事情,小戴耀起對小周繼薇產生了些微的認同感;第二個是關於還在坐學步車的小周繼薇便會「離家出走」,還有與母親鬧脾氣說她要當戴家的小孩,甚至都學會了戴奶奶的口頭禪;第三個設計,就是「啾悲哀」這個稱呼了。讓我意外的是,「啾悲哀」的故事裡每一集都有一種悲哀──幾乎可以預言這些「悲哀」會跟《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許多名句一樣紅了。
「變壞了」的戴耀起,在上高職以前還有一段關於他在練唱中,寧願被老師修理也始終不願意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段,讓我印象深刻,象徵著戴耀起的「叛逆」也許只是對母親的耍任性跟鬧脾氣,而不是本質變壞了。
字典,在《妹妹》中被相當妥善的「使用」,不僅在女主角的特質跟慣有動作上有了一致性及加強作用,更是讓整部《妹妹》的質感更往上升,更像一首「詩」。例如在第一集中,用字典解釋「永恆」,還有在不同的情境下「走了」有不同的意思,這兩點,都讓人印象深刻,也因為在台灣電視劇並沒有這樣的做法,更凸顯了《妹妹》的特別。
而這樣一個從周繼薇出生開始、講到高中生活、講到大學、甚至是出社會的「成長史」,除了主要角色的髮妝必須有所改變之外,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在時代背景的建立上。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其實是在周繼薇的台詞中,出現過的「藍色大門」、戴耀起與哥兒們所唱的「志明與春嬌」,都是具有時代背景暗示的關鍵,某種程度上也是說明了青少年對於偶像、對於電視劇或是電影的推崇感吧!
第一集中,相信大家也不會忘記的,就是戴奶奶到學校想要為戴耀起「脫罪」,拼命抽了一大口菸而被嗆到的那場戲,那算是第一集中,後來造成戴耀起跟周繼薇情緒堆積到爆發點的關鍵。
一場戲,看出了藍正龍的「演技」、看出了他表演的層次,以及,戴耀起內心最為脆弱的一面。
撞頭與搥心臟的單音同步,是一種「我懂你」的具體化表現。安心亞所飾演的周繼薇,不僅是透過對白告訴戴耀起她了解他,更是透過很笨拙的方式,試圖去感受戴耀起所承受的痛。雖然笨拙,但是可愛。
「哥哥」如果是形容詞、之於妹妹的感覺是保護的話,那我想「妹妹」,指的是一種傾聽與理解吧。
他們的破牆、他們的秘密基地,隨著戴耀起的離開,好像就此只剩下周繼薇,在戴耀起離去前,答應過她考上台北學校就帶她吃好吃的,周繼薇故作堅強的嚷讓著一堆想吃的東西,卻在一個又一個要求之間,帶給了觀眾更多的心酸感。
別離,其實都不是灑狗血,而是這樣淡淡的確藏有更多不捨。
而徐譽庭老師很厲害的將第一集斷在,一心想考上台北學校去找戴耀起的周繼薇,卻陰錯陽差的考上了高雄的學校──於是他們的距離,更遠了。然後留下如此大的懸念,觀眾(如我)開始就期待第二集了。
圖片來源:《妹妹》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