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一把青 | 寫在導讀會後
『日子過了,就好了。──《一把青》秦芊儀。』
今天有幸受邀參加《一把青》的導讀會,除了能夠與導演跟編劇面對面座談之外,更讓人興奮的就是可以搶先看到一、二集的《一把青》。本文不劇透,就是分享一下參加活動的心得及一些感觸,不知道為什麼看完一二集、聽完導演跟編劇的分享,就很想要透過某一種方式,盡一點微薄之力來讓《一把青》被更多的朋友注意到。
因為我真心相信,這是一部只要你認識它、給它兩個小時的時間跟它相處之後,便會讓你欲罷不能的追完全集的作品。
這次的導讀會辦在堡壘咖啡,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地方就是劇中「新生社」的拍攝場景,於我來說能夠在拍攝地點來欣賞第一二集,是特別有「感覺」的,而我自己也很喜歡這棟建築帶有點歷史感的古建築味兒,走進來都感受得到一種屬於時代的氣息。
以捷運來說這個地方位於西門捷運站附近,相信是很多人時常來訪的地方,我自己也是,但我卻從來沒有注意過中山堂堡壘咖啡這地方,讓我更覺得有一種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之感。
一進去,就不斷聽到田馥甄所唱的片頭曲《看淡》,在HEBE帶有點滄桑感的揪心歌聲中,我閱讀著在門口所領取到的一些資料──很奇怪的是,我是看過原著的,甚至我也有在追蹤粉絲專頁上的人物介紹,但不知道為什麼光是聽著片頭曲、然後閱讀這些人物故事,就讓我心也漸漸的酸了起來。我想可能是因為《一把青》書寫人物介紹的方式多像是帶領觀眾全知性的了解了每一個角色的「內心」,卻也可能是因為那些願望都對我們太過難以想像,導致我們更用心的體會、感受,最後「融入他們的世界之中」。
因此,師娘、小周、朱青、墨婷、偉成、小邵、郭軫──當每一個角色都那麼立體,當每一個演員都那麼精湛的在劇中「飆戲」,對觀眾來說都是一種非常享受的觀劇經驗。
總共十款明信片,其實每一張都讓人很想要收藏:)
《一把青》所吸引我的,絕非只是成功營造出那個時代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細膩的描繪了每一個人的情感,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每個人的故事、立場,都使得各個角色都更加立體鮮明,其實看第一集時我最驚艷的莫過於,通常第一集的設定都會讓男女主角登場,重點擺在「強化」觀眾對主角的印象──但是《一把青》沒有,應該說,我覺得在這裡面的每一條線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各自精彩,卻又更像是一個「大家庭」發生的故事,他們完全把心凝聚在一起,每個人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
我想就這個角度想來,編劇跟導演都是「貪心」的,他們很努力的把這個故事做到「飽滿」,不特別放大誰的部分(就我看前兩集來說,其實分配是平均而恰當的),讓每一條線的每一個角色都充份將自己的戲做足、並把張力放大到極限,我想看這部戲的人,不會像一般戲劇一樣會特別覺得「我不想要看這條線、我想要多看一點誰的部分」這樣的想法出現,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精彩而充滿期待的。
原著小說只有一萬字,剛開始聽到《一把青》的篇幅竟然長達三十集(劇本來說是45萬字的樣子),真的是讓我太為震驚,卻也更可以期待每一條線的故事更完整,帶領觀眾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那個確實存在過、但我們都不是那麼熟悉的年代。有時候我真的會覺得,最精彩、最需要被知道的歷史,往往不在於歷史課本,而在於那些編劇經過考究之後所寫出來的戲劇作品,那些「平凡」中的小故事,才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歷史。
這次導讀會中有兩個讓我蠻驚艷的點,其一就是導演曹瑞原特地請來了高中同學,而理由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緣份──當年曹導演的高中同學,去到世新大學找曹瑞原導演,不料曹導演不在,於是乎他留下了那麼一本《台北人》,從此開始了曹瑞原導演對於白先勇作品的熱情。原來或許是不經意的行為,卻真的能夠改變人一生。
而另外,就是今天有請到一位據說是劇中「朱青」一角原型的女士來到堡壘咖啡,或許是因為看完《一把青》的前兩集勾起了許多回憶,導致後來侃侃而談的她,分享了些心情。對於剛看完《一把青》前兩集的我們來說,完完全全就是一種情感的延續,當下,是聽得如此入迷。
我特別喜歡劇中的這句話。
「男人的戰爭,打起來都很壯烈,課本裡很愛寫,你背都背不完;
女人的,是另一種,女人的戰爭,細水長流,一輩子都打不完。」
如果說在天上的飛行員們面對的是生死交關,而仰望著、等待著的女人,其實承受的是另一種煎熬。
我太喜歡編劇在這部分所描寫的細膩,當然,他為了寫這個作品所做足的田野調查令我相當佩服,這點稍後再詳談,但是最讓我欽佩的是,這個故事主要角色有八個,他如何能夠把每一個人的心境都寫的那樣的細膩、動人,又充滿渲染力?每個人是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大環境的無常,又是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自己是如此渺小的無奈?
導演分享了在創作期間與編劇的討論,也同樣傳達了他對於「改編」一詞的想法──他體恤編劇在面對要改寫文學巨擘的知名作品時會存在的擔憂與害怕,每個人對於文字都有自己的想像,要怎麼在保留作品的「靈魂」之餘,還是獨立的再創作──我其實聽著兩人的分享,會有點羨慕兩人身為夥伴的互相信任與默契,雖然兩人都嚷嚷著一個「寫到去了半條命」、一個「拍掉了一條命」,但是聽到導演曹瑞原運用了李宗盛的《山丘》一曲中「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來鼓勵當時身陷瓶頸的編劇黃世鳴,真的完全TOUCH到我的點,成為《一把青》故事之外的感動。
而編劇黃世鳴也毫不吝嗇的分享他創作時的一些「捷徑」,例如他會去讀那個年代的文學作品、聽那個時代的音樂,甚至是閱讀人物傳記、他本人更是推薦「日記」這東西,藉以了解當時時代的氛圍,當然還有包含一些攝影作品的涉獵。種種分享都凸顯了他在創作上的用心。
很過癮的是,從1945-1981之間沒有被分割的歷史,透過31集的故事一次完整性的詮釋,而整部作品拍攝的質感其實真的很具電影感,其實是讓人非常能夠進到那樣的情境之中的,只是同樣的,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需要「沉靜下來」去感受的文本,它的魅力幾乎讓人上癮,而看得欲罷不能。
看完的感覺就是「絕對值得觀眾的期待」,並且與今天陪我前往的友人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三、四集──在看完前兩集後,不管是再次去聽《看淡》或者是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都格外有感觸,說是催淚或許難免顯得煽情,但不得不說我的情緒一直是非常波動的,我真心覺得看到後半段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催淚彈啊!
而最感傷的莫過於──這些「催淚」點都不是刻意營造,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悲悽,就算是經過戲劇鋪陳,仍可以想像大時代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