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通靈少女2 | EP1-3觀後感
『所謂的「問神」,也不過是我們需要某人默許我們的選擇。』
《通靈少女》出第二季的新聞一出,坦白說當時我自己是沒有特別有期待感的,主要是因為我覺得第一季的確造成了一些話題跟討論度,且同時我覺得就第一季而言已經是還蠻完整的故事,雖然不是我們多數觀眾原先期待的結局,但也是一個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收尾(起碼我當時真的有因為阿樂學長的死而與小真同悲)。甚至,當時或許因為這樣的題材而感到有新鮮感的觀眾,在新一季裡是不是還能夠找到當初追劇的興奮?其實都是很考驗的。
就我自己來說,其實看了三集,還是覺得蠻平的。
首先,誠如很多人、包括郭書瑤本人起初可能都有點驚訝的走向是,有了一個新角色的出現,卻是「阿樂的靈魂」,這件事情本身其實會給觀眾一種好像硬要扯到阿樂這個角色的感覺,我自己覺得略顯刻意,這感覺天外飛來一筆、貌似又跟通靈的天賦有點呼應的設計,其實我覺得以目前看了幾集來說不算是太過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的作法。而且坦白說,我自己覺得范少勳很可惜的是,因為要飾演「擁有阿樂靈魂」的角色,所以必須要在阿樂與張宇軒本身之間有點鑑別度。
某種程度上應該要有一點點「阿樂的影子」,可是我覺得范少勳有一點給我界在中間的感覺——動作跟對白是阿樂,但就是很明顯感受到那種他並不是阿樂、卻好像要假裝阿樂的彆扭感。
若要凸顯小真的悲傷跟逞強,我真的覺得還不如就是讓他在始終通不到阿樂的過程中,慢慢去釋懷跟調劑,而新角色或許是帶領她走出悲傷的關鍵,起碼這樣的發展對我來說,說服力是比較強的。不過雖然如此,但是我自己覺得郭書瑤在第二季的整個情緒的處理,感覺是更細膩且有層次的,或許是因為第一季延續至今的情感,觀眾其實是很快地就進入小真的情緒當中,進而讓郭書瑤可以去經營比覺幽微的部分。
正也因此,我覺得那些從小真口中說出的旁白,或許都有一種超齡、甚至是看透世間的超然,可是我卻覺得的確是在這麼小年紀經歷世事的她,會產生的一些想法。
其實除了阿樂回來了這件事情之外,第二季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金老師跟弟弟的戰爭。說真的看到前兩集我自己是比較無感一點的,總讓我想到類似小雜貨店對決便利商店的那種感覺,所以並不是太抱持期待,但是看到第三集的發展,反倒開始覺得這是有點意思的互動。
讓我們順著集數來聊吧!第一集扣緊了主角的悲傷,來到了玩具商的故事裡,對於亡妻的思念,其實也呼應到了小真的狀態。
原諒與放下——前兩集或許都比較扣緊逝者之後的遺族調適,而第二集甚至是兒子發現了爸爸另有家庭的秘密,聽起來很八股的情節,但感覺死後才發現某些秘密這件事情,應該不算是太過罕見的題材。說真的,到前三集的個案裡,都沒有讓我特別覺得眼睛為之一亮的部分,就連第一集由陳博正打頭陣——明明是那麼演技派的男演員,但我卻也覺得有點太過精簡而顯得有點片段,相當可惜。
很多觀眾或許跟我一樣覺得第二季沒有特別「亮」的原因,我覺得個案故事的部分可能也是其一因素,更遑論其實觀眾已經對於「通靈仙姑」這件事情失去了原先的新鮮感,只成為一個角色背景。
除此之外,我覺得續集作品最具挑戰性的是,超越。要有比第一季更強烈吸引觀眾、或者說有明確的主軸,例如我覺得日劇《房仲女王》就是很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第二季以更精準瞄向社會議題的方式來操作,讓人覺得兩季之間雖然是一樣的調性跟風格,但看得出第二季的挑戰跟野心。對我來說《通靈少女》拍攝第二季,其實充其量只是把第一季延續的感覺,誠如上述,我覺得對於已經看過第一季、甚至是之前看過《神算》的觀眾來說,就是會覺得很平。
話雖如此,第三集還是有讓我覺得蠻驚豔的部分啦!一部分當然是温貞菱飾演的學妹似乎慢慢開始鋪陳了什麼,例如她的家庭關係、隨身會攜帶驅邪東西,好像都說明了什麼。
不過會讓我驚豔的主因,是第三集對於「神明」討論,從一開始看到聖宇堂強調自己的以人為本,與濟德宮推崇的「神」不同,接續到後來話劇社同學在攝影棚碰到斷手的神像、碰到鬼,甚至到後來小真一行人將原已經成為道具的神像拿去修復,更將其迎回濟德宮。搭配著小真的旁白,我覺得第三集成功經營出一種微微感傷的氛圍,進而讓人去思考,宗教信仰是什麼?之於人類又有什麼意義跟價值?這些我覺得可以成為《通靈少女》系列本體的討論。
當然還有就是小真開始茫然——不希望阿樂就此消失,想珍惜得來不易且失而復得的相處時光,一方面卻又在自己的工作場域看到一些案子,擔心真正的張宇軒又該怎麼辦呢?在這樣的兩難跟糾結當中,我其實覺得看得見郭書瑤在第二季裡整個更自然且成熟的演出,這點倒是值得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