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一堂必修課,是學習怎麼輸。』

終極對弈|The Match

導演:金亨柱
劇本:金亨柱、尹鍾彬
演員:李炳憲、劉亞仁

坦白說剛開始看《終極對弈》時一度覺得有點分神,對於圍棋外行者如我,坦白說連基本規則都不是太理解,可能也不是太能夠感受到棋局對弈之間的緊張感,更遑論在曹薰鉉訓練李昌鎬的過程中。兩人引起最大的一次矛盾,在於棋風的不同。

但故事走到那場關鍵師徒對弈——縱使起初再怎麼保持平常心,甚至一度因為徒弟那麼快就連連獲勝,與自己在冠亞棋局上相遇,而為李昌鎬感到驕傲的曹薰鉉,卻終究在敗北之後,過不去自己內心的那一關。是的,我是從曹薰鉉「輸給弟子」的那一瞬間,開始被吸進故事當中。


被譽為圍棋皇帝,甚至故事剛開始就是從曹薰鉉風光奪下首屆應氏盃冠軍作為起始,更凸顯該時他的風光無限。於是不太意外的,他確實也會用自己所認知的圍棋技巧,去訓練自己的旗下弟子。例如剛開始,對於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李昌鎬,他確實稍嫌嚴厲的去指導對方,要紮穩基本功,並且曾經在棋盤上用對方忽視的基礎,給了一堂震撼教育。

剛開始看到曹薰鉉把年幼的李昌鎬帶到身邊開始訓練時,那種情同家人的互動相當溫馨,也確實給我一些感動。尤其當曹薰鉉的妻子稍微提醒,丈夫不需要那麼嚴厲對待還年幼的孩子時,曹薰鉉也以自己走過那麼多年的職業棋士之路來說明他的堅持緣由——他太知道,在這個領域若不是頂尖、若非一流,對孩子來說是很辛苦的。

他的嚴苛,也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於是不光是訓練技巧,傳承自己的經驗,我覺得在看待李昌鎬的「態度」上,也是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諄諄教誨。「尊重對手」這件事情,是曹薰鉉提醒並帶給李昌鎬的——甚至我覺得也是因為李昌鎬,而讓曹薰鉉在對弈上的態度,產生轉變。


其實曹薰鉉是知道的——李昌鎬的棋路獨樹一格,而這種有別於當時、或者說由他帶起的圍棋熱潮而衍生的既定路數,確實造成衝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異軍突起。所以幾乎所有職業棋士都難敵當時的李昌鎬,甚至都是那種感覺輸的莫名其妙,在最後才發現自己被逆轉,且勝負已定。

很喜歡透過其他角色的評論,開始去凸顯這對師徒的棋風。曹薰鉉華麗滂薄且強勢進攻,氣勢極強的快與攻;可是李昌鎬的風格,強調於穩與守。不去追求大開殺戒,而是穩穩地守住那致勝的半目,縱使在當時或許不合時宜,也可能會有一些比較負面的形容(像是劇中有出現的,棋風像老人家等),但是於他而言,「足以決定勝負的最小單位,就是不存在於棋盤上的『半目』」。

或許是因為劉亞仁當時的負面新聞,所以我覺得在敘事上剪輯有經過調整,因此其實更相對的給飾演曹薰鉉的李炳憲更多的發揮空間,去著墨他面對輸的兩難。我個人倒是覺得這是一個更聚焦,且更能去著墨「輸」這件事情,放大了力道跟戲劇張力——這也是我自己看完之後,後座力覺得特別強烈的一塊。


曹薰鉉固然因為這次的輸棋造成了衝擊,畢竟這已經是他叱吒韓國棋賽多年之後的首度敗北,他一方面因為弟子的飛速成長而感到驕傲,也理解勝敗都要有其風度;另一方面卻又沒辦法真正打從心底的開心起來,畢竟李昌鎬的劇烈成長,不僅讓他心中種下無法撼動的心魔,更遑論那種「被弟子打敗」、作為老師難免會有的掛不住面子。

他強烈感受到,自己或許這輩子都會有這個由自己一手栽培、天賦異稟的敵手。那樣矛盾而糾結的情感,甚至出現在「回家後」兩人不可避免的相見。那幾段戲都讓我覺得看了非常糾結。

我很印象深刻的在於——在看電影當下,對於一個不懂圍棋的人來說,有這樣的解讀——在棋賽隔天的覆盤,或許曹薰鉉其實有想到可以調整賽局結果的方式,但是他在後來跟李昌鎬的覆盤裡,卻湧現了私心。在那一刻,我看見一個真實且血淋淋的「人」,在面對「輸掉比賽」的心態,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有撼動力。


到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潦倒,甚至有過棄賽的自我放棄,終於因為一句過往的自己的自我提醒箴言,而重新振作起來。捲土重來的曹薰鉉,從初賽重新開始,像是砍掉重練的生涯,也確實看見他有所不同的地方。例如我蠻印象深刻的是,縱使師徒兩人對於棋風有各自的堅持跟理解,但終究還是在過程當中,逐漸變得更像對方一點——於是李昌鎬學會了攻,而曹薰鉉開始學會了守。

「無論對手是誰,獲勝就是職業棋士的義務。」這句由曹薰鉉告訴李昌鎬的座右銘,讓他們在每一場對弈中都全力以赴,於是對他們而言,圍棋是「無心」與「誠意」。或許無法浪漫的稱作享受每一場戰役,但起碼從後來不論是記者會上的對談,或者是曹薰鉉接受專訪的態度,那種侃侃而談,都是在經歷過輸之後,讓自己的心智變得更加強大的證明。

縱使理解勝負乃兵家常事,無法完全輕描淡寫,但是起碼他們學習到生命當中,存在著輸與贏的起伏震盪,並且可以用更坦然的方式,與之共存。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threads| 粉絲專頁 │ Instagram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