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到最後終得擲地有聲。』
繼續追起愛奇藝懸疑劇場的作品,這次要分享的是評價很高的這部《沉默的真相》。
由紫金陳創作所改編的作品,其實目前看下來我都覺得還蠻不錯,像是《隱密的角落》、以及我之前看過的《無證之罪》,都是還蠻值得推薦的戲劇。《沉默的真相》作為《無證之罪》的續集,嚴良這個角色從秦昊改為廖凡飾演,坦白說興許因為於我而言兩部作品收看的間隔時間較長,在我記憶中,兩位演員的表演方式跟呈現,其實已經是兩個不太一樣的嚴良,儘管劇中也稍微點到雪人案的偵破,但更像是一種帶過的前情提要背景,以及某種程度上喚醒觀眾對於這個角色的記憶——尤其是他總能注意到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又或者是他有一定程度的敏銳度,可以一眼看到關鍵。
相較於《無證之罪》當中,我覺得蠻大程度在強調一種警察跟真兇之間的對峙;《沉默的真相》以雙線、甚至一度拉到三線敘事的格局,把每一個在案件當中有所關聯的角色都用很詳盡的方式進行鋪陳。觀眾從地鐵拋屍案開始,跟刑警們一樣嗅到了這起案子的不對勁,爾後又漸漸透過照片、以及相關案件的線索釋出,帶出了侯貴平這個關鍵的名字。
用俐落卻又不至於讓觀眾混淆的剪接敘事,帶領觀眾穿插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在案件推進的同時,觀眾也同時回到了過去,親眼目睹侯貴平、以及江陽曾經歷的種種。即便是這樣比較複雜的敘事結構,可卻不會讓觀眾覺得混亂,而是在這樣的敘事之下,幫助故事可以更有效率且具有策略性的推動,可以說在每一集所釋放出來的「線索」,以及所查到的進度,都是一種被縝密計算的結果。於是,整部作品不光是 3.12 地鐵拋屍案專案小組跟張超這個嫌疑犯之間的鬥智,也像是主創團隊精細安排好的一場對觀眾的挑戰——而我們走到每一個階段,所能夠得到的資訊,都是被恰到好處的接收,會因為故事懸疑氛圍、因為整樁案件陷入迷霧當中,讓人在觀看過程中會動腦展開猜測與討論。
而在某一個瞬間,好似真相會突然豁然開朗——倒不是有什麼關鍵線索的釋出,而是在故事推展之間,似乎默默會感受一種必然會走向的結果。也可以說,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比起「破案」,觀眾更會關注的是「犯案動機」,也因為深入了角色故事,似乎又可以站在一個不同角度去思考整個案情。
我覺得有一個在觀看過程當中會感到很惆悵的情緒是——在觀眾已知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之後,回頭看江陽等人的際遇,反而會產生一種悲痛的心情。例如曾經是那樣前途一片光明的檢察官,為了堅持心中的正義,卻在後來失去了檢察官職務,甚至最後慘死在地鐵拋屍案這樣的社會案件當中,看著這樣的落差轉變,的確讓人不勝唏噓。
誠如很多觀眾所感受到的——雖然礙於現代線需要花時間經營推理過程,而難免壓縮了過去的戲份,但是卻可以從江陽追逐侯貴平案的這些年來的變化,從年輕、到老,像是由內而外的產生一種改變。
不論是一開始的意氣風發,有了夥伴之後的團結一致,可到後來卻是賠上了愛情、事業,甚至是性命;他從備受矚目的年輕檢察官,後來捲入這起案件之後,被惡意陷害而讓一顆明日之星被扼殺——這樣的落差讓後來的他變得潦倒,甚至也在不自覺間甘願自己變得平凡,且必須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
平康縣的這三位曾經為了侯貴平案而奔走的兄弟,在劇中有多場聚餐戲份,儘管在桌上擺設的佳餚跟酒幾乎算是某種標配,可是卻發現不論是大圓桌、小方桌,三人的服裝跟言行舉止,卻是不斷在變化的,而每一次的相遇,似乎都伴隨著某一段故事的後來,像是朱偉的「進修」、江偉的被陷害入獄等。
讓人印象蠻深刻的就是在江陽出獄之後,因為錢包掉了而在聚會上嚎啕大哭的那一場戲。那場戲的情緒宣洩力道,一度讓我跟另外一位一同觀賞的家人忍不住猜測「錢包」的含義,以及在那個景況下江陽的心情。而我蠻喜歡的一個解讀是,看似輕如鴻毛的小事,卻可以在那一個煞那成為壓垮他的一根稻草——這件事情象徵著當下的他如此脆弱,同時或許也暗示著,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次的希望、失望到絕望,而他們都已經逞強了太久,已經沒有辦法讓其他外在因素完全隔離在外。
這些年來的投注其中,值得嗎?我蠻喜歡在發現劇中李雪這個角色的關鍵性時,朱偉跟江陽產生了不一樣的態度——在那個時刻,即使破案只差這麼臨門一腳,但他還是選擇保護了當事人,以及她好不容易重新開始的人生。
我蠻喜歡整個情緒的堆疊,讓案件即使有一點撲朔迷離,可卻始終不脫人情,也是因為如此,我覺得會在某種程度上「心裡猜到謎底」的前提之下,去感受到他們之所以出此下策的絕望跟崩解,以及做出這種選擇的背景。案件在多線敘事下,節奏緊湊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懸疑性,卻也同時在感性跟理性交織之下,讓觀眾感受到故事當中蘊含的一種巨大能量。或許可以說,會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每一個人的渺小——可卻又同時會感受到正義這件事情的艱難,更因此,會因為江陽、侯貴平等人的努力,而特別感受到難得可貴。
真相從來不會沉到水底,只是浮出檯面卻需要經過好多人的犧牲。正義這件事情的實踐,總是有重重阻力在前。
而我想整個專案小組在辦案過程中,縱使因為關注度高而有破案壓力,可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到主要角色在這起事件上的一種複雜的、不自覺衍生出來的情緒,像是可以體恤張超等人的心情,而對於銬上手銬,有責任使然,卻也有於心不忍。
誰也不能夠高談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會感受到現實迫使他們走到了這一步,而他們有這個勇氣選擇走這條近似於殉道的路,或許也讓這群現役刑偵人員產生尊敬的心。難免扼腕的像是,當那些高官終於出聲、出手,卻發現一切已經來得太遲時,自然是有一種強烈的感慨油然而生;又或者像是吳愛可的父親——如果可以更早把那些證據拿出來,是不是就不會有後面那麼多的悲劇衍生?並非苛責,又或者其實也能夠明白他們在當下產生的恐懼跟不安,以及這些年來壓在心底的窒息感,只是在長達七年多來的追查下來,看到某一群人的隻手遮天,不光是受害者的人生自此風雲變色,其實也牽涉到了好多人在其中,說真的是感慨萬千的。
沉默的真相到最後終得擲地有聲(儘管我反而覺得最後在講每一個罪犯的刑期那一段,在處理上感覺相對冗長),或許是侯貴平的沉冤得雪,卻其實也同時是很多人極力想要守護著的、他們心目中的信念,就像小說名稱「長夜難明」——這一條路太難走,而長得不見天日的黑夜裡,終將等到黎明的曙光。我蠻喜歡整部戲劇的處理,也會在看完之後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