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生死接線員 | EP1-4觀後感
『當你有眼淚哭到沒眼淚,就差不多知道該放手了。──《生死接線員》政凡媽媽。』
公視今年推出很多部戲劇,都讓人非常期待!像是《魂囚西門》、《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即將會接檔《生死接線員》的《噬罪者》,先不論播出之後的評價如何、畢竟這件事情還蠻主觀且見仁見智,其實我覺得光是可以看到台劇沒有所謂「劇荒潮」,可以讓我有一齣接著一齣看下去的期待,這一點,其實就挺感謝公視有這樣的野心。
不過,引起關注是一回事,內容是否可以達到觀眾的期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對我來說,《生死接線員》不至於到驚艷,甚至還有一點自己覺得可以再調整改變的部分,但我自己是還蠻喜歡這樣命題切入,也希望可以藉由這齣以器官協調護理師作為背景,把「器官捐贈」這個很沉重的議題搬上螢幕的《生死接線員》,改變多數人對於器官捐贈的態度。
而在故事中的每一個個案,因為觸及到生死的議題,其實可想而知會有很多煽情的場面。
因為人類始終無法對抗的,是一種「無常」,而這又是大多數觀眾會經歷過的共同經驗,在生離死別之間,在不捨與必須放手之間,透過戲劇,是非常容易進行投射的。可是我自己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部份是,我自己目前看了四集,其實唯有應采靈的一句「當你有眼淚哭到沒眼淚,就差不多知道該放手了」,真正有打到我。
但其實,我覺得這齣戲劇有非常多相對而言好像很值得被列為「金句」的句子,可是我總覺得有時候出現的時機、還有詮釋方式,顯得有一些刻意。我覺得前幾集有一種,太多事情要講、導致很多部分都沒有做足的感覺。
既要介紹每一個故事,又同時要深入描繪這個職業可能造就的誤解跟糾結,例如一開始雨讀因為被說是「小禿鷹」而耿耿於懷一樣,面對家屬的情緒性發言,也難免會有一種委屈之感。是啊,器官捐贈的確是一件好事,可是在那個家屬必須面對死亡的時機點,其實,無暇理性的顧及到所謂的「好事」,就已經被感性淹沒。
其實這一點就很仰賴器官協調護理師的溝通能力,在什麼時間點說、與什麼時間點不該說,其實我覺得是仰賴經驗的。所以也更凸顯了雨讀剛開始可能遇到的挫折,進而反映出她的成長。
不過我自己還蠻喜歡一個解讀,是出自雨讀之口──「當無常,當死亡這麼無情接近我們的時候,我們難道什麼都不做嗎?不!我們一起去跟祂要一點東西回來」,這樣的說法跟解讀,更強力的為「器官協調護理師」這樣的身分定位。就像我記得在《CODE BLUE》第三季裡也曾經討論過所謂的器官捐贈,不管是等候捐贈者或者是捐贈者家屬,心態上都是相當複雜的。
再來其實是調性。
我自己覺得《生死接線員》試圖用一些感情戲、或者是同事之間融洽相處的氛圍,稍微調劑且中和一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傷及沉重,誠如小組內的那塊「死去活來」匾額的用意;可是卻又讓我覺得,整個分配與拿捏好像有一點太過壁壘分明,導致會有一種、故事一下要進到感傷部分、另外又要有一些比較歡樂的場景的感覺,在集數並沒有那麼多的情況之下,這樣的處理,其實反而顯得戲劇產生一種斷層感,尤其是江君皓跟溫雨讀回老家的那一整段,我覺得不是不好,只是被放在一個很奇怪的位置。
而還有一點是,除了青青、雨讀還有社工師小軍之外,我自己有點不知道江醫師還有老大在組織裡的定位,導致我一直覺得沒有感受到整個團隊在「運作」,甚至前幾集會給我一種江君皓儘管好像身為男主角,戲份卻是相對模糊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兩人的初次相遇、那個產婦死亡的案子,對這兩人到底造成什麼影響?倒是我覺得後面很需要去說明的。
講到這個,大家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有場戲裡,江君皓意外看到了下雪的時刻?那近乎像是超現實的設定,的確凸顯了一種浪漫氛圍,儘管好像不合常理,卻似乎在美麗的景象中,感受到一點點的「希望」,不知道為什麼,儘管坦白說我看到那一場戲的時候覺得被放進這樣講究寫實的職人劇裡,似乎有一點不太合適,可卻又意外的挺喜歡那個情境,尤其在很開始的階段,像是揭開序幕一樣。
最後我想說,雨讀跟青青自然是象徵著截然不同的兩者,感性與理性,關懷與專業,我其實並不認為哪一方是全然正確的,就像江醫師所說,其實不外乎就是從經驗累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而那在生與死、笑與哭之間的對比,無疑是這個故事最迷人又卻最心痛的部分。
PS:挺喜歡李杏的表演,覺得非常自然,也是前四集中我自己覺得最印象深刻的一位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