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陽光普照


『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 | Sun

導演: 鍾孟宏
演員: 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劉冠廷

進戲院兩個小時又三十八分鐘欣賞《陽光普照》,然後又花了將近兩天的時間好好沈澱之後,才有辦法靜下心來寫點什麼。
《陽光普照》猝不及防地讓我久違地在影廳內流下眼淚,而且還是止不住的淚流程度。從來沒想過「陽光普照」會是那麼令人心碎的詞彙,更沒想到這樣令人驚訝的使用方式,竟意外的讓人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以阿和犯罪、進少年監獄為起始點,開始緩緩陳述這個家庭的故事,在愁雲慘霧之間,又夾雜著有著強烈既視感的兩難與糾結,在「家人」這個角色身上,其實都在家裡得到了如避風港般的溫暖,可卻也同時是在家裡,感受到最無力的疲憊感。不論家裡的任何人都是如此。

而從阿豪第一顆鏡頭的睡著、醒來(一瞬間真的有想到《返校》),到後來以動畫呈現的那段司馬光的故事,都感受到他內心有著不被理解、或者說不被在意的陰暗地帶;而他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理應也存在的憂傷,而一味掛著理所當然似的笑容,懂事、乖巧、備受期待。

他可以感受到母親的煩憂,所以帶著一貫的笑容,自告奮勇地帶小玉去產檢;他也收著父親每一次送來的筆記本,蘊藏著父親對自己考上醫學院的期待。他是家裡的陽光,尤其是在對比之下,溫暖了家人,卻也讓自己無所遁形。


家庭的光,卻找不到自己可以遮蔽的陰暗處,於是灼傷了自己而不自知,他溫柔卻不帶憤怒的控訴,是一種逐漸將自己逼到死角的窒息,沒有人真正理解他——在那樣的措手不及裡,阿豪的決定,縱使殘酷,卻也感受到他心靈的疲憊。而與此同時,也造就了整個家庭的共同傷痛,每個人也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它,也以不同程度而言的,受到了影響。

光,與影,父親口中「只有一個」的兒子,從來不是阿和。阿和明白,自己不被父親認可這件事情,也明白他在家中其實就是陰暗的、幽微的,因為哥哥的太過優秀,而被迫扭曲成了一道附屬於哥哥的影。可是,卻在家中的陽光驟然消逝之後,新生命或許帶來的是一種必然的責任感,同時,也是明白,彼此必須相濡以沫——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傷口。

父,與子,也是這部電影裡很有意思的成分,或許也是這兩父子共同入圍的主因。在沈默寡言之間,愛,或許總是用太過冷漠的方式表達,而那樣的漠然,是親情的利刃,同時也是最殘酷的審判。可是愛哪,縱使這樣的家殘破不堪,終究還是自己唯一的家,再怎麼樣,都會回去的。


陽光普照之下的溫暖,容易讓人忽略了那些不為人知的陰暗,可其實,每個人都擁有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自己必須走過的故事,都有自己人生必須承擔的重量,而肩負著那些,還是努力過著每一個日子,也許是一件既疲憊卻又同時幸福的事情。《陽光普照》固然有些戲劇化的情節,可卻寫實地讓人覺得,好似有某種共鳴,是觀眾可以從中去感受的。而我不禁在想,每一滴因為《陽光普照》而流下的淚,都是象徵著曾經在家庭裡受傷的心,也是被觸動了那顆疲憊不堪,可是卻又強迫自己安然無恙的心。

「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喜歡這句話,是因為這或許即是每一個家庭的寫照。沒有完美無缺的家庭,更甚者,當《陽光普照》之所以讓看過的觀眾都產生強烈的共鳴與討論,都是因為這樣刻畫「家」的電影裡,有著太多的真實寫照。絕大多數的家庭,是分崩離析,是每一個家庭成員或多或少存在著難言之隱與傷痛,可是卻又深深的明白,這是自己的依歸、是自己的存在、是自己終將會回去的地方。
因為愛而傷,因為傷而愛,是台灣家庭的一種必然。


所以,在最後餘韻極強的情節裡,震撼之後的平靜,好似也是一種不太過意外的結局。

父親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守護了兒子——在愛之前,每個人都卑微而渺小,害怕好不容易平靜的生活再次泛起漣漪,害怕當年的惡夢再次來襲,憤怒與恐懼,終究衝垮了理智。而其實我覺得,在觀影的當下,太過站在陳家人的立場出發,難免覺得菜頭的凶神惡煞、不懷好意讓人覺得毛骨悚然,那種風雨欲來的不安感從他再次出現便扎了根,一而再的叨擾,也不免讓人覺得替阿和感到煩躁。可是,當靜下來思考這個角色,尤其回想起他收起嬉皮笑臉、嚴肅以待地告訴阿和父親真心話時,也才好像突然明白,他不是蓄意刁難,只是因為覺得世界對不起自己,所以試圖從他人身上強取豪奪。因為認定世界虧欠自己、對不起自己,所以他要對不起所有人,這是他的復仇、他的憤怒、他的嫉妒、他的控訴,或許也是他的無助。

《陽光普照》其實有很多的討論面向,而我尤其喜歡從每一個角色去探討現代家庭中的兩難與糾結,以及在家庭中的「立場」這樣的思考角度。這部電影著實相當精彩,特別是每一個表現既具亮點卻又恰到好處的拿捏與詮釋,很推薦給大家。

PS:雖然這篇並沒有多說,但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呼應著劇情而使用的「光與影」,以及諸多鏡頭語言!都是讓人有感的風格,也幫助了劇情的推展!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