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 / Signal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

【日劇】Signal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 | 全劇觀後感


『就算有改變的機會,是否,悲劇還是注定無法改寫?』

日版《Signal信號》──《Signal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從甫要開拍消息一傳出,就造成轟動,而與此同時讓人期待的,當然是坂口健太郎的初次主演,對此,應該讓不少「坂口太太」們都相當替他感到開心吧!不過我覺得韓劇版本被稱為「神劇」,自然就更凸顯了日版翻拍的壓力。實際上我覺得播出之後,可能也是因為對原版的驚喜太高,導致相對來說,好像日版就顯得話題性沒那麼高。

我自己會選擇從日版開始,主要也是因為想要先從日版看回去韓版──一種由儉入奢易的概念(喂)。


我注意到這部作品的最初評價,其實是這所謂的「翻拍」,有點太過中規中矩且又沒有自己的樣子,根本有點像是COPY韓版的拍攝方式,這一點倒是我自己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雖然是一樣的文本,但是不同的創作團隊拍攝,應該要有自己的樣子才是,這一點,加上演員表演的部分,倒是我覺得會蠻想要等日後找時間看韓版的《信號》之後,再來做評斷。

不過坦白說,單獨這樣一個故事發想、文本來說,《信號》的確是一個懸念很夠、架構清晰且嚴謹,而且引人入勝的劇本。不光是所謂的「懸案」,透過對講機、跨越兩個年代的相互合作、幫忙,同時也因為時代性跟畢竟透過比較超現實的「對講機」,因此會造就很多陰錯陽差的誤會、誤解,還有對自己的不確定。


儘管他們的出發立意都是良善的,可是會不會因為蝴蝶效應而影響了未來、甚至還是無法阻止悲劇的改變?很多事情的冥冥注定,像是被註定好無法改寫的故事一樣,就算他們再怎麼努力,似乎也還是沒有辦法消除某些必然的結果,因此很多時候,我會在看故事、著重在比較推理層面以及緊張於是否能夠改變、阻止什麼的緊張跟糾結之間,因此會感受到很多悵然。那麼,主要角色像是三枝健人、或者是大山,更是不難想像他們會有某種浮動、不安的不確定感,也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質疑。

總共10集的篇幅,其實案子就結構來說,算是有某種程度上的首尾呼應──而且不得不說,每一個案子都有不同的發展、走向跟結尾,帶給主要角色的衝擊其實我覺得都很強烈。明明是全知觀點的觀眾,卻可以在每一個案子中、儘管雙管齊下,卻依舊還是保有對事件的未知、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這點對我來說是對每一個案件,都感到非常感興趣的部分。


或許是因為原本的文本就寫得很佳,改編成日劇、尤其是並沒有太大篇幅的改編這樣的前提,本身的首尾呼應、加上故事的意義,對於「加害者/被害者」甚至其家屬的心態探討,又或者是那些因為事件而接踵而來的種種後續,其實我覺得那些因果關係,搭配兩個時代的輝映,都讓一個案件顯得更為完整,同時,起初可能覺得時間序上比較混淆的,以會隨著劇情發展越來越清晰。我覺得是看到最後,才能夠真正看懂一切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看這類型的懸疑推理劇會不會總是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很把重點擺在事件的解決或者尋找案件突破口,可是在該起事件中的所有角色呢?在事件的之前與之後呢?最好的例子,就是城西連續竊盜案吧。


坦白說,我自己是喜歡這個故事本身的,而且會讓人想要一集接著一集的看下去,我很喜歡故事製造出來的那種懸疑感、而與此同時,可以感受到更有深度的一些探討,特別是在人性上、在立場不同時存在的一些兩難。只是我會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儘管我沒有看過韓版、無從比較,可是我其實有一點覺得這部作品的演員在表演上,好像有點不足以撐起整部作品的力道跟震撼性。我說不太上是為什麼,也不算是讓人出戲、讓人覺得表演上有什麼詮釋不妥的地方,純粹是我自己的觀感上,總覺得好像少一點點深度。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刪減,所以人物相對來說沒那麼立體。

還是我在猜想,是不是因為演員其實看過韓版,所以影響了原先的表演模式呢?我不確定、只是猜想。但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會吸引我的文本,「長期未解決」之懸案其實也是非常有趣的切入點──當然,凸顯的就有一些警界內部的問題。


所以不難猜想,故事到最後最主要想要揭露的,是警界的一些弊端,這也是為什麼大山刑警在當年會離奇失蹤(實際上是死亡),那些後來成為懸案的CASE,不管是最初那件影響三枝很深的田代綾香妹妹事件、城西女性連續殺人事件、連續竊盜案,甚至是最後那起跟三枝的哥哥有關連的武藏野市女高中生集體暴行事件,都可以發現,這些案子之所以成為所謂的「懸案」,都是有人為的疏忽、或者干預,而為了掩蓋這些事實,讓真相石沉大海。

而真正想要為了受害者發聲的人,仿若到最後──卻成為組織的一個麻煩,這也是起初三枝其實並不是很信任警察的緣故,但最諷刺的莫過於,他是一個並不相信警界的警察,而且比起想要糾正什麼,好像更以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在工作,試圖從中尋找某些線索而已。但我想對他而言,對講機的接通,其實也改變了他。

可惜的是到後來我覺得有關於他的專業──犯罪側寫,好像相對比較減弱一些。


而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信號》這個故事到最後是有點以開放式結尾作結的,韓國那邊也有要拍第二部的訊息──因此其實到最後,大山刑警沒有死、仿若被囚禁的狀態,更讓人充滿好奇──畢竟當最後,透過對講機真的拯救了大山、甚至還有櫻井,可是那個被改變的未來,好像還是讓櫻井等人的人生裡,有了大山十八年的空白。這點當然會是觀眾非常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關鍵點,更可以說,其實很可以有所發展。

櫻井相對來說,或許比較強調的是信念上的傳遞──比起什麼都不做而後悔,還不如做了再後悔,這一點以外,好像相對來說功能性是比較少的;而大山跟三枝這對跨年代的夥伴,卻也在每一次的對講溝通過程中,慢慢累積了對於對方的信賴。雖然從來沒有真的見過面,可是我很喜歡兩人對話的感覺。但對我來說,「各個案件」內容本身,還有編排,會是我自己覺得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部分。

有機會真的會找時間要看看韓版啊!大家是不是都更喜歡韓版一些呢?

圖片來源:網路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