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現在都過不去了,談什麼未來前途?──《孔雀》巧藝、巧新父親。』
第四波《孔雀》其實我覺得與前三部有很明顯在風格上的不同,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魔幻寫實的路線,雖然同樣是講述母親為追求孩子的學歷而汲汲營營,但是這一集更重要的是強調「階級」。從一些教學與演講中就可以發現,這維德儼然就是一所貴族學校,而且簡直像EMBA一樣,除了管得很嚴格、追求國立大學,而且還很強調「你的同學以後可能是你事業上的朋友」類似的概念。
可是對於巧藝來說,爸媽是省吃儉用、加上打好幾份工才能夠供她上維德,而且相較於其他同學的價值觀,所有的負擔於她而言都顯得艱辛。像是要參加一個基因工程大賽,光是機票食宿、還要負擔帶隊老師的費用,這些對於巧藝家庭來說都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其實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巧藝是痛苦的,家庭背景的差距,讓她一直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同學討論的那個世界她不懂,同學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卻是她覺得奢侈、甚至需要存錢好久才能夠的一次享受(其實從樂樂等人約她去吃法國餐廳就可以看得出來,她是很「勉強」的),就像大家理所當然送出的那些禮物,基本上都不是高中生應該會有的闊綽出手,而就連她靠著自己的美工才能所做的別出心裁禮物,也會在第一時間覺得有點自卑。「這真的是拿得出手的禮物嗎?」就像孔雀嘲笑她的一樣,在巧藝心裡也充滿質疑。
孔雀之所以會入侵到巧藝的生活,我覺得最開始其實或多或少是因為羨慕、因為忌妒,就像她最後告訴媽媽的──我們一出生就是這種階級的人,正因為我們去奢求不應該屬於我們的東西,才會受到懲罰──說起來,「不滿足」的確是巧藝不快樂的一大主因,可實際上讓一個僅有高中的孩子產生「階級」的概念,甚至讓她想要消極的服從,豈不是很諷刺嗎?
最開始的交換的確是因為巧藝的小小虛榮,但是在這背後所探討的,或許也是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我挺喜歡這個故事有一個設定是──巧藝基本上是沒有被霸凌或者排擠的,換而言之,其實她並沒有被瞧不起,可是像是樂樂等其他同學所過的那些生活,卻離她那麼遙遠,而母親所期待的「翻轉階級」,卻讓她再再意識到自己家庭的缺乏與不足,當她不是公主、卻要假裝著公主的生活時,甚至透過「交換」而讓她好像融入同學一些時,那一瞬間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原來這個世界真的存在著這樣一群「並不特別覺得自己所擁有的格外奢侈」的小貴族們,而當巧藝身陷其中、甚至「假裝」自己也是那樣的存在時,竟也從中迷失了。
因為捐款五十萬而上台受獎表揚,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孩子做了甚麼值得表揚的事情嗎?也許,就是「投對胎」吧。可是當巧藝走上台時,從起初的不習慣到後來甚至也產生一點點為自己感到驕傲的受寵若驚,彷若那些「交換」正讓自己享受著自己期待已久的榮耀時,我是感覺到一種心痛的。
交換使得了這個家庭發生巨變,在價值觀或許尚未定型的年紀,巧藝進到維德、有點迷失在目眩神迷的世界裡,那些物質生活的滿足,讓她其實很長時間是忘記自己的。但是,這些並不完全怪得了母親美琪──儘管她的名校迷思,讓女兒提早進到了那個階級化的小社會裡,甚至我覺得起初再怎麼格格不入,巧藝也不至於對此有所怨懟,只是站在她的立場,會希望起碼弟弟去讀自己想要的人人體育班。
可是讓巧藝心痛的莫過於,當自己已經慢慢變成「孔雀」時,媽媽卻似乎像是著魔般的要她忍耐,那幾句經典的「反正別人看不到」、「只要忍耐過現在,就會有幸福未來」之類的對白,鬼迷心竅的讓人不寒而慄。家庭的變質,或許往往都是來自於特定人的執著。
提到弟弟,其實我覺得逼迫弟弟考維德、或者是去星明,或許也是反映了巧藝經歷過的過程。那個買地段、買學籍的觀念,其實也是很反映社會現實──就算時至今日,也仍然存在著太多的「名校迷思」。坦白說我蠻喜歡巧藝家的布置、還有巧藝家人的服裝設定,相對感覺比較花、比較濃豔色彩的組合,是一種沒有特定風格的風格──或許與孔雀有所呼應的就是那種迷幻感、魔幻感。
其實相較於前三個家庭之下,巧藝家算是比較多笑聲的,可是卻因為巧藝與孔雀的交換,其實默默把每個人內心最醜陋又最赤裸的思維都抖了出來,那些不堪與扭曲,都再再反映了這個社會對於升學考試、學歷與名校的追求,儘管我們從觀眾的角度去看令人費解,但實際上,或許更多人都是像廢除檢查制度的維德學生一樣,同樣又會乖乖地要求自主檢查、列隊進校,習慣被控制的人,最後還是控制了自己,我們好像被制約一般,這樣的觀念,並不是一瞬之間就可以被改變的。
孔雀其實雖然像是劇中的惡魔,但我覺得他反映的是所有角色的慾望集合體,不管是校長為了追求學生升學率與招生率而交換、巧藝為了錢而選擇交換、巧藝弟弟想要逃避媽媽安排好的學校而去交換、施宇婕為了成績而選擇交換,其實這「交換」的過程,也許就像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了追求某些自己渴望的事情、而付出了自己以為不重要、或者是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只是都是在失去之後,才發現都只是自己的慾望而已。
最後的結局其實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好像是有點戲謔性的風格作結,卻實際上──我覺得還是悲劇,只是巧藝媽媽的願望中有多一個是「我希望女兒變回來」,或許就代表著,她不是不愛子女、當然也不是想要靠著子女而翻身,只是因為自己曾經的遺憾而讓她不希望痛苦在子女身上重演,所以她強迫、她努力、她犧牲──只是,這卻不見得是子女真正需要的。
這絕對是悲歌,但,我覺得是看得見愛的──儘管方美琪或許是愛錯了方式。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粉絲專頁、網路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