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 / MOTHER

【韓劇】Mother|EP11-16觀後感


『心態上準備好了,才是成為母親的開始。』

《MOTHER》逼出了我的眼淚!
從上回李寶英飾演的姜秀珍重新見到自己親生母親,然後徒手打破玻璃杯那一段讓我瞬間泛淚之後,我其實蠻意外的是到後來我會不斷貢獻自己的眼淚給這部作品啊!

《MOTHER》如劇名,主打的就是親情戲碼,而透過李寶英的詮釋,把她重新作為女兒、第一次做為母親的種種詮釋的扣人心弦。其實就像姜英信所形容的──秀珍其實有一點「冷漠無情」,可是卻在這樣感覺相對不把表情寫在臉上的角色,用很剛好的溫度釋放出角色的情感、進而營造出角色的改變,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份。

在法庭上一席話,說明了她的不後悔。


而同時我也覺得這或許是一種控訴也說不定,就像剛開始的劇情中,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在經營警方、相關機構在處理金慧娜的問題上,可以說有點力不從心的無法介入、也可以說根本就是相對比較懈怠的狀態,那些「表面上跑完形式」的作為,實際上根本遠水救不了近火,我甚至覺得慧娜有一點沒有辦法信任這些大人。在這趟逃亡的旅途中,其實秀珍跟尹福雖然遇上很多困難跟危險,也有不少驚險的狀態,但是一路走來卻有很多次危急時刻,都是受到他人幫忙才得以逃離。

某種程度上我將其視為在編排上的一種刻意,或許就代表著很多人被秀珍跟尹福的母女感情感動,甚至也明白秀珍的心意──同時也能夠理解,秀珍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就像是鄭醫生吧,雖然講話好像輕輕的,卻是非常有力的控訴,如果依照警方的速度,尹福早就已經死在精愛院裡面了,李薛岳一定會動手殺了尹福,不對,其實倘若最開始秀珍沒有把孩子救走,早在那時候慧娜就會死在自家門口了,到最後也只會用很遺憾、一樁悲劇了結,很快地被遺忘(甚至我可以想像若是有新聞媒體採訪,大概也會有他們已經去過、當時孩子反映沒異樣這樣的推托之詞。可以說,整個社會集體釀成了這樁悲劇。

然而《MOTHER》對我來說特別的是,不管是加害者、受害者還是後來變成犯罪者的角色,都有心態上的很完整的建立,不論你是否能夠接受(就像我常常聽到申子英的辯解憤怒感都會油然而生),但我覺得那就是一種思維跟想法。


「動機」很重要,釐清這些動機,才真的有辦法減少虐待、甚至是悲劇的發生,像申子英,就是完全處在矛盾跟糾結之中,一方面因為帶著慧娜太過辛苦,導致有太多壓力跟負擔,而另外一方面大概也是因為慧娜父親的關係,讓她一見到慧娜,就有點想起那個拋棄自己的男人,進而對慧娜充滿怨懟;可是卻又同時,申子英的母性,還是讓她對身為慧娜母親這件事情有責任、甚至也始終自居這個「親生母親」的身分,會因此覺得秀珍等人對慧娜的愛是一種贈予、一種帶有歧見的給予,無法相信她們能夠真的對女兒視如己出。

連自己都對自己的愛產生質疑了,她變得沒有辦法去相信別人的愛。


「母親」這個身分太過沉重,但這件事情其實是沒有辦法經過心理建設的──就算在懷孕時期感受到這個依附自己的生命,又怎能想到後來有那麼多的辛苦跟責任?這是甜蜜卻又充滿重量的負擔,而孩子跟自己的關係,卻又是母親一直需要心理調適的。洪熙跟申子英的狀況形成巧妙的對照組,只是申子英在那個抉擇的當下並沒有選擇保護女兒,她在最後曾經辯解自己「並不是被愛沖昏頭」,其實我覺得比起愛,或許她更害怕的是被丟掉的感覺,她不想要再一個人獨自面對,所以即使她可能也產生過害怕與不安,但相較之下,她選擇隱忍。所以她覺得為了這個願意留在自己身邊的男人,慧娜也應該忍。

而儘管也算是一種悲劇,但洪熙無論如何是保護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她也知道,雖然自己的行為是犯罪,卻也是因此讓她的女兒產生了轉變。


小時候的經歷影響秀珍,讓她無論如何也想要拯救這個孩子,就像最後秀珍曾說,在那個當下,她覺得她是看到自己了,而眼前這個顫抖的孩子並沒有母親保護,因此,她選擇立即性的上前給她溫度,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母親」。我很喜歡到最後,又以先前秀珍曾經告訴尹福的話做為ENDING,她說,你不可能立刻就變成尹福,就像我也不可能立刻成為妳的媽媽一樣,這兩個人都是在這趟旅程中,慢慢的成為母女關係。

這樣的狀態或許比血緣更加緊密連結。到最後,就連秀珍跟尹福說話的口氣都跟最開始不一樣。


另外還有就是兩人的默契、還有共同經歷的種種,對尹福來說,可能因為這一切都太像夢境,所以儘管從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真的能夠到得了冰島,但是只要能夠跟在秀珍身邊,她就可以做為一個「女兒」而幸福。我自己覺得非常感人的就是,在李薛岳綁架尹福的這一段中,透過「你是誰鳥」的暗示,不僅讓秀珍因此找到了尹福,更重要的是凸顯了兩人的固有默契與心有靈犀。

甚至在那個當下,我覺得尹福好像因為聽到秀珍的聲音,就變得安心了。(這一段我始終不寒而慄啊!雖然大概知道劇情走向不會讓尹福出事,但還是整個人提心吊膽著,很怕讓尹福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蠻想聊一下警察這個角色,當他的搭檔都在追查的過程中有一點被尹福跟秀珍的感情所感動,甚至因為對申子英的憤怒而希望「放過姜秀珍」時,這名警察卻還是堅持要進行逮捕,其實我對這個角色有蠻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故事中他象徵著是「法律上的正義」,也因為他對姜秀珍的追捕,難免在故事中會形成一種危機感,理應來說會對這個角色有所排斥的(畢竟會私心很希望姜秀珍成功逃走),但我卻覺得可以理解他的想法。甚至從最後他將秀珍的包包交給尹福、尹福的飲料罐傳給秀珍,更別提最後還站上法庭,我覺得就像他說的,他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姜秀珍選擇這麼做」,以及在無法確定金慧娜安全的前提之下,還是得找到金慧娜。

又或者說,我覺得透過那麼多人,終於明白秀珍的心意很單純,而且也明白慧娜真正想要的媽媽是誰。警察的存在,也或許象徵著後來有合法領養這樣一個管道吧!


在輿論與法庭上的攻防之後,最後秀珍被判處緩刑,只是在緩刑期間沒有辦法再與尹福作接觸。兩個媽媽分別都觸犯了法律,原本很有自信孩子絕對不會告訴別人自己受虐事實的申子英,在透過賢臻的身分而操縱輿論之後,最後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而金慧娜為什麼在最後選擇說出口?我覺得是因為她想要保護姜秀珍。我不覺得她內心想要讓申子英受到什麼懲罰、也不是復仇的心理,只是很單純的想要把「老師之所以會把我帶走」的原因清楚交代,也透過一席話說明了她多麼感謝姜秀珍在那個時候的拯救。這一次,她希望靠自己保護媽媽。

尹福經歷了那麼多以後,說真的,有點過份成熟,所以她對自己的承諾,讓她到後來有一點心理疾病,感覺用極度正常、不讓人擔心的開朗模樣,去掩蓋自己內心的傷痛,甚至到最後「我已經有媽媽了」這樣的言語,更凸顯她對秀珍的依賴。


不管是姜秀珍在港口被逮捕時,兩人被迫放開手,或者是尹福千辛萬苦的從霧嶺跑到首爾找秀珍,好多橋段都讓我瞬間淚奔啊!雖然不管是在港口被逮捕、或者是洪熙在離開秀珍之前曾經帶她去照相館的設定,都瞬間讓我想到日本電影《第八日的蟬》,可是這樣分別、重逢的場景還是非常讓人鼻酸,特別尹福是一個那麼懂事的孩子。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當最後秀珍終於合法領養了尹福,大家團聚吃著飯時,討論起的「未來」。你想要成為什麼人呢?其實所有孩子都一定有很天馬行空的想像,可是當尹福滿足的說自己已經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就是「尹福」時,還是瞬間讓人既心疼又動容。


母親是什麼?也許很多人會以懷孕、生產做為一個基準,但是姜英信的一席話我覺得是種重新衝擊親情價值的關鍵,當母親有覺悟、願意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的全部時,那就是成為母親的起點。坦白說我自己在聽到的煞那是整個震撼而被感動的,甚至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有一天能夠真的做到如此,但後來我覺得,母親並不是要完全拋棄自我的去將孩子視為所有物,而是在有責任感、有將愛投諸在孩子身上的那個當下,才是成為母親的開始。

姜英信或許看得比誰都透,也直到生命走到終點時,才在一切的真相大白之下,終於讓所有的女兒都凝聚起來,沒有比較與爭寵,有的就是家人之間的緊密連結,那並不是強拉著就可以形成的堅固。就連秀珍,也是到最後才後悔自己的任性,以及在成為母親,並且走出童年的陰影後,才懂得該怎麼做為一個女兒。


其實我自己是有點不明白,怎麼會在第十五集時才又揭露三個女兒都不是自己親生的這一件事情(所以我一度覺得有點拖),可能因為畢竟秀珍是知情的,所以從很多對白中,我一直都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個公開的事實,導致不管是尹真還是賢臻的衝擊,很可惜的對我來說都相對無感一些。但是我覺得值得深思的有一件事情是──姜英信選擇不說,是因為秀珍明白那樣被指指點點的心情,所以這麼建議母親,但實際上或許站在姜英信的角度,每一個都誠如自己的親生女兒,看到女兒有衝擊感時,其實母親也是難過的──那種感覺像是,我給妳們每一個人的愛都那麼飽滿,只因為我不是生下妳們的母親,我就不是母親了嗎?

有句俗諺是「生的請一邊,養的恩情卡大天」,我覺得用來形容這個家庭真的再恰當不過了。或許也可以說,這整部故事有點在重新定義母親這樣的角色。


生育下自己的人很偉大,但是養育自己的人也是功不可沒,「母親」的定義,透過英信的話也算是在故事中有了非常明確的解釋,比較強調的,是心態上的層面。最後當親生母親洪熙將秀珍嬰孩時期的照片、以及衣服交給姜英信時,我跟著姜英信的眼淚而隨之飆淚,因為那或許一直都是在姜英信心中的缺憾──她沒有參與過的、嬰兒時期的秀珍,在親生母親充滿感激的給予之後,終得完整。在秀珍身上曾經感覺不到那種母女之間的情感,好似漸漸的從這些事情的發生中得到彌補,然後,她終於擁有了秀珍這個女兒。

《MOTHER》對我來說是有蠻多震撼的作品,也算是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讓我淚眼盈眶的作品,常常猝不及防的在某一個MOMENT,就被情節敲中啊,雖然或許不是太過討好觀眾的劇本,有點沉重、有點嚴肅,但我卻覺得是值得看也需要觀眾去思考的故事。

圖片來源:愛奇藝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