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 / 愛的3.14159

【台劇】愛的3.14159 | EP5-17觀後感


『適應社會而改變自己,是一種成長的必然。』

這部《愛的3.14159》完結篇了一陣子,直至最近才把這部《愛的3.14159》看完──我必須坦承本來看前三集時,自己是有一點偏見的,覺得是常見的套路、感覺好像跟偶像劇如出一轍,不諱言的,在感情線上我也覺得有某些部分的著墨相對而言是比較戲劇化一些,可是我蠻喜歡故事中透過圓圓這個角色去串起的「成長」命題。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看這部作品的切入角度,是從「圓圓」出發,開始往外擴散到圓圓幫的其他人的,一部分也是劇本描寫的設定,的確是圓圓最多、最明確,也最完整的訴說了整段歷程,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我私心覺得,邵雨薇撐起了圓圓、也撐起了這整部作品。

關於成長的變與不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好自己也在於那個算是青黃不接的渾沌階段,於我而言總是特別有感的──某種程度我覺得兩次的分手是圓圓的轉捩點,用感情線作為分水嶺,去切割每一個時期的圓圓以及所面對的事情,相輔相成地讓整個成長故事相當完整。

我自己看到中間段之後,反而比前期更上癮,也可以這麼說──我越來越可以理解邵雨薇為什麼會說,她覺得圓圓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非只是角色,她覺得自己隨著圓圓走過了這一段生命歷程,她覺得圓圓在某個地方繼續幸福而努力的活著。


對我來說是很立體的,關於趙圓滿這個角色──只是相對來說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可能太過用心著墨此角吧!導致我覺得亮點蠻大部分其實都在邵雨薇身上的。一句「我們都把台北想的太簡單了」,聽起來輕描淡寫,卻道盡了所有人來到台北奮鬥的心情,感覺從充滿希望、經歷失望與絕望,到後來必須為了適應社會而改變自己,為了「生存」而成為或許從前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又或者用趙無限的說法,是讓圓圓在生活與工作中失衡了。

那或許是一段相對痛苦的階段,誠如圓圓在保企劃案跟關照明心燒肉店之間,半推半就地選擇了自保,進而說出了「我是台北的鬼」這樣的消沉之語,可是畢竟走過了那些,才會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妳說圓圓變了嗎?那幾集中讓人格外糾結的是,還在攻讀醫學院的無限跟已經出社會、還遇上差勁前輩的圓圓,自然想法跟觀念是不同的,當兩人爭吵著究竟是誰變了的時候,或許忽略了環境這個因素──因為很多時候,是不得不變。我必須坦承如果我是圓圓,我或許也無法那麼純然地善良,去做到那些趙無限所說的、聽起來有點冠冕堂皇的期待,我會恨、會想要反擊、會想要讓自己的不平得以釋放,但那終究是個過程。在女孩已經往前時,男孩可能還沒意識到往前的必要性,於是兩人牽起的手,只會越來越拉扯,直至彼此都痛苦地握不住。


說穿了,其實我覺得只是「時間不對」而已。讓我印象挺深刻的幾場對戲,其實是有對比的,包含圓圓跟無限的分手戲、以及後來重逢時在蹺蹺板上所說的話,那時的無限也開始有一些不得已、不得不,於是回頭想那些自己曾經告訴過圓圓的話時,或許是有點汗顏吧!當時的自己,或許真的是太理想主義了。

後來的無限跟若昀在一起,價值觀的差距、到生活習慣上的不同,那些聽起來理所當然的「規矩與潛規則」,其實都讓趙無限消化不了。起初他決定轉系、捨棄夢想從醫,是期待所謂「更賺錢的工作」,某種程度上一直以來,無限都抱持著一種要支撐住、扛住,作為照顧圓圓跟猴子的那個哥哥這份責任;可是漸漸地從醫學中找到熱誠跟目標之後,他開始有了動力──可在學時期的他、選擇出國的他,期待的並不是回到醫院玩政治遊戲。「出人頭地」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從來不是首要之選,可是若昀的家世背景卻似乎給了他這樣的壓力跟必須。

一連串從戒指、到圓圓協助的求婚──若昀真的快樂嗎?其實並不是的,在猴子的點醒之下,或許無限也才明白,這樣的他並不是負責任,只是讓自己、還有若昀跟圓圓,都一起陷入不快樂的關係當中而已。


在身邊的他們,自然看得比誰都透,圓圓一直沒有交男朋友的原因、無限跟若昀有點尷尬且微妙的關係,他們都是知道的,只是,或許一直沒有說破而已。猴子的疾病、到後來的死亡,坦白說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劇情,大抵是因為我覺得圓圓幫就會這麼幸福的過下去吧!每一次的聚餐、每一次的歡笑(好啦,但是後期的豆奶真的是有點置入的有點誇張多讓人出戲)──可是我覺得,「死亡」這件事情其實真的會反而讓人驚醒,又或者是像最後眾人的領悟,猴子用自己的生命,去告訴他們怎麼去愛、怎麼去抱有希望,儘管他曾經誤入歧途、曾經在台北迷失、也曾經度過極其困難的日子,可是終究他還是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儘管多遺憾的是,那幸福,很短暫。

為什麼要放棄?其實我覺得直到最後那個兄弟之間的催淚「擁抱」裡,無限或許都還是想要勸說他堅持的,可是他到後來卻也能夠理解猴子的選擇──也許遺憾生命太過短暫,可他很幸運地的是擁有過這一群如家人般的朋友,並且在生命的最後能夠勇敢的愛一回,沒有其他罣礙跟歧見的,能夠有人「陪伴」、能夠有這份歸屬感,其實一直都是他們所奢望的。


而到故事後期,誠如之前所預測,圓圓的媽媽必然是會出現的──也是為了解開圓圓的心結,其實從大學時期跟孫志浩的交往就看得出來,童年被拋棄的陰影在她心裡落下了很大的陰影,而這件事情一直都深深影響著她──儘管到後期,或許大家會覺得圓圓已經漸漸能夠釋懷,尤其是在面對工作上不友善的指控時,也只是讓她感慨、並且反思這社會對於「孤兒」的歧見;甚至我覺得一直以來那個征服台北的願望、以及想要往上爬的野心,無非都是希望跟內心裡的那個母親證明,或者說,一種無聲的、自己對自己的抗爭。

在與母親重逢的當下,她當然是沒有辦法立刻接納的,她有太多想要知道的為什麼、或許也因為這些年經歷過的不公跟委屈,讓她有一點一次性的宣洩,像女兒對母親那樣。

我很喜歡圓圓對著母親從講故事開始、到後來將這些年來的情緒傾囊而出的表演,甚至喜歡這一段更勝過後來知道媽媽其實無意拋棄自己這個事實。儘管這段比較像是邵雨薇的獨角戲,可是我覺得整個起承轉合表現的很完整,會有逐步隨著她的言語而進到故事、進到情緒的感覺,是那種漸進式的侵入跟渲染,讓我覺得蠻印象深刻的!


明心夫妻一直以來感覺都比較像是獨立發展的支線一樣,從最開始玫心因為來到台北、因為圓圓而對台北產生美好的嚮往跟期待,但是那個既定的刻板、片面印象,卻讓她的路途變得相對遙遠、艱難,其實想要出來闖闖的心情並不意外,只是玫心很可惜的是被設定在一個或許太不討喜的情節橋段,就是──不管是硬要來台北開店也好、希望得到在旅行社工作的圓圓幫助也好,甚至是後來悄悄申請開分店貸款的事情也好,很多事情對我來說,都是可以理解,但是不是可以再經過多一點溝通之後再決定呢?相愛的過程,是真的很容易被這些事情磨損的,可以想像玫心想要帶著丈夫一起往前、可是丈夫其實不是不走,只是有其他的想法跟目標,如果想要一起走,那麼或許是需要經過更多溝通的。

我覺得這對夫妻其實可以有更多戲分、更多故事,很寫實的生活片段,只有這些篇幅、或者說只用外遇誤會這樣的橋段帶過,其實是有點可惜。

整體來說,《愛的3.14159》到後來,隨著那首最一開始的《向前走》,用旁白簡述了每個人的台北人生,而成長當中經過磨合、爭吵,以及必然的一些改變與無奈,是我覺得這部作品相對精彩、且超出我原先預料的部分,而其中邵雨薇的演出是真的有讓我覺得驚艷,相對細膩且扛得起這個角色(尤其是中後期的糾結與角色厚度),讓我覺得越來越喜歡她了。

圖片來源:愛奇藝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