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不過是憑藉著一股倔強,才撐過那些辛苦的時光。』
《朝鮮律師》下檔已有一段時日,我也是近期才找到時間補追完,而且甚至還因為 Hami Video 會員過期而換了個 KKTV 這個平台收看。說實在的,這部劇我一直覺得有一種棄之可惜的感受,雖不至於到「食之無味」——例如我自己還是蠻喜歡男女主角的相處互動,儘管必須說,我覺得相較於《二十五,二十一》當中太過讓人印象深刻的高宥琳,這部作品中感覺相較之下越到後期、當她回歸到公主身份之後好似少了一些靈動感,顯得相對平庸,然而呼應到劇情,感覺又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我覺得很多角色在某些情節的片段,在描繪上有讓我產生一種代入感,很自然而然的,容易把觀眾帶進去角色的情境當中,然後理解他們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不論認同與否,但我覺得他們的「行動」卻都是可以想見的行為。
例如妍珠公主選擇用自己的婚姻去制衡,或者說讓自己就此成為政治的籌碼——對於心有所屬的她來說,其實是一種顧及全局的妥協,也可以想像站在公主的角度,她為了當年的復仇、或者是如今朝鮮編纂法典的大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削弱勳舊派的勢力。或許所願閣是她為了人民而做出的善行,擁有「所願」這個身份,卻也好似成全了她渴望作為一名普通女子的想望。
其實是可以發現,看似公主的身份讓她擁有一切,可不論是責任感或者是使命感使然,其實都在某種程度來說禁錮了她的自由。於是當她選擇重拾「妍珠公主」的身份生活時,她就明白自己就將拋棄掉屬於所願、屬於她真正想要的一切。
這是她的選擇——誠如洪客主也曾經阻止她這樣違背自己心願,只為顧全大局;可對她來說,作為平民女性,她已經在一段怦然心動的愛情當中,得到過了幸福,縱使如今只剩下回憶、也或許還曾經有一些怨懟也無妨;妍珠公主得不到的幸福,作為「所願」,已經曾經實現。
有一度想說這段戀情該怎麼收尾——兩人之間身份階級的差距,放在朝鮮時代的故事裡,想必是很難被突破的,也因此,當妍珠公主最後賭上性命的威嚇,甚至一個以懲戒為名的「放手」,讓李妍珠終於得以用「所願」的身份活下去,去爭取自己嚮往已久的自由。也許,她自始至終一直就不該是屬於宮裏的孩子,儘管是用這種方式,作為家人,還是給了她想要的人生。
於是她也才能夠有機會,與姜漢秀重逢,延續未完的故事。
而這兩人之間,必然因為妍珠的公主身份而導致一度的虐戲上演,可以想像對姜漢秀來說,像是愛上一個充滿秘密的女人,儘管他可能理解對方的用意良善、也並非故意欺瞞,但是對於懷抱著復仇心的姜漢秀來說,自然會覺得備受打擊。不論是公主的生辰祝賀——因為所願曾經信口胡謅的生日而隱隱覺得心痛,又或者是公主私下去找姜漢秀時,他的酸言酸語,其實都是一句句說出口、同時傷到彼此的話語。
另外故事當中還有一段很讓人心碎的故事在於——當年的事件其實不光是對姜漢秀、還有雙親造成影響,其實還有姜恩秀。姜漢秀本以為結婚之後的妹妹過著幸福生活,卻不料當年事件的打擊卻也造就了她被逐出夫家的門,她的怨天尤人跟憤怒,則就這麼導向了皇室,也是因為這樣的怒氣跟恨意,讓她在不自覺間就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進而導致最後的悲劇上演。
其實,她何錯之有?或許不過就是誤信了不該相信的人罷了。姜恩秀的故事之所以讓人鼻酸,或許也是因為看到她跟姜漢秀兩人的殊途同歸,又或者,惋惜於兩人沒有更早重逢——倘若姜漢秀早一點找到妹妹、或者姜恩秀在更早之前就去投靠哥哥,不要誤信實為敵人的柳濟世,是不是就不會讓她如此悲壯地離開這個世界呢?
其實在那場判決裡,蘊藏很多算計跟勾心鬥角,也在政治權謀鬥爭之下,讓一個判決背後都不再那麼單純;說真的,我其實到中後期已經有一點對每一個案件的利害關係、以及每個判決可能造就的影響有一些覺得混淆(這點有時候還蠻感謝《朝鮮律師》都會不厭其煩地透過第三人的口述帶觀眾複習背後的動機與分析⋯⋯),但是我對於幾個情感面的橋段卻是印象深刻。例如其中一段,是姜漢秀親自唸出判決的那一顆鏡頭,一度想要挺身而出卻又被勸阻,於是他終究還是宣讀出了把妹妹送上絕路的判決。
儘管他知道姜恩秀是為人所利用,可在那一刻,或許也看見他作為「臣子」,必須要妥協現實的無奈跟心痛。
另外一個橋段則是,當妍珠公主試圖在這個判決背後,用其他方式保全姜恩秀一命時,姜恩秀用著極其成熟的思維,感性分享了她看到這個「哥哥深愛的女人」時的心情。在面對死期時,她好像可以更放心的離開——因為她知道哥哥身邊,是有人愛著的,於是她也就沒有罣礙了。
姜恩秀的死對姜漢秀造成衝擊,讓人格外鼻酸的一段戲莫過於回到故鄉的那段失魂落魄時期,在曾經的家裡,好似看見了逝去的家人的齊聚一堂,如此歡快又無憂的日常,讓他嚮往、卻又加倍感受到自己的孤苦無依。除此之外,對柳至善來說亦然,縱使在故事當中有蠻長一段時間,是一個愛而不得的男人,可他卻始終非常成熟的面對感情,且面對姜恩秀的心意,我覺得他也是很成熟的處理,同時,或許也是在不自覺間被那份真情打動了吧!
柳至善坦白說是一個我本來以為會因為三角戀的因素而黑化的角色,特別是他的父親就是院相,我幾乎已經抱持著他最後會因為愛而改變理想的角色。反而是他直至最後出淤泥而不染,甚至是在理解自己的處境與可能遭遇的結局時,卻還是選擇他心目中的正義——他之所以看似站在父親的敵對面大義滅親,其實反倒是因為愛著、敬重著這樣的父親;甚至在最後柳濟世感覺像是失智、忘記所有事情時,他的在旁照顧、以及父親口中喃喃的,對於太平盛世的期待,也許也說明了,其實他也曾經希望自己的國家強盛、讓人民可以安居樂業的朝鮮,只是卻在追求這條路上過度看重權勢的力量,所以走偏了路。
而他不過是希望喚醒父親而已,即便自己身處的家族從此家道中落。
最後我蠻想要提的一個小環節,其實是在各集案件當中,雖是以復仇之心作為出發點,可是姜漢秀很多時候都反倒陰錯陽差地站在人民這邊,因此每一場難打的戰役、以及每一次可能劍指自己的危險情況,都反映著在那樣的時代之下,人民要為自己捍衛權益有多困難。而當姜漢秀作為外知部、自己遭到誣告呢?當有那麼多曾經受到他幫助的人願意為了他站出來,在脫困的那一刻,他想起了父親——於是也明白了,民意其實就是力量。
而他曾經不理解父親的,卻也在那個瞬間、儘管看似是那麼狼狽的時刻,感受到自己作為「英雄」的被擁戴。而在背後支撐著他的,是那麼多辛苦生活的人,給予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