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腦筋急轉彎 2


『是那樣複雜而多元的情緒生成,讓你在社會化的過程,成為了更完整的人。』

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

導演: 凱爾西曼恩
演員: 艾米波勒、菲莉絲史密斯、路易布萊克、托尼海爾、麗莎拉琵拉、瑪雅霍克、阿尤艾德維利、阿黛兒艾薩卓普洛斯

當我們在第一集當中驚艷於情緒擬人化的創意靈感,免不了會好奇,《腦筋急轉彎 2》還能帶給我們什麼驚喜?從一片好評盛讚當中,基於一種抱持高度期待、甚至是有點想要一探究竟的心態進入戲院,看到座無虛席的場次,一起共感約莫兩小時的腦中情緒風暴;然後影廳燈亮,感受到自己經歷的旅程,或許是每一個人對於自我的一次重新審視,與某種程度上的自我體恤。

第二集的萊莉進入青春期——那是一個多麼青黃不接,卻又如今想來如此懷念的時刻,度過後回頭看不免會心一笑,可在當下的感受——是否記得,在那個階段的我們,在突然意識到大人世界時,有如此驚慌失措?


像是第一次面對的離別——誠如萊莉,以為可以跟好友一輩子快樂相處,可實際上,升上高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征途,也都有自己的生命選擇。於是她會感受到別離,甚至有一點點像是被背叛,可是她不敢張揚自己的各種不安。

當觀眾看著萊莉遠離好友、努力用各種方式表現自己,想要加入學姊一群人時,某種程度像是人性自私的體現:你們都要離開我了,我不想要上高中時只剩我自己孤孤單單,所以這個階段,她們比你們更重要;可換個角度思考,是不是還青澀的孩子,試圖以她所認定的大人方式處理內心的不捨與不甘心,所以她選擇壓抑,不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於是造就後來,用一個近乎本末倒置的方式,去逃避原始的不安。

而回頭思索,縱使我們稍微感受到萊莉這樣的行為是「自私」,但是不是我們也似乎某種程度上也認同、或者說我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於是社會化後的大人哪,不關乎對錯,也無關道德,只是我們都長大了,知道力量有限,所以明哲保身。保自己的未來、自己的情感,還有自己的期待。

《腦筋急轉彎 2》裡,來了一些新情緒的登場——而驚豔的點在於,伴隨著成長,確實會開始產生很多自己也會有感更為細微、矛盾且複雜的情緒存在,於是我們很難純粹的覺得自己快樂或悲傷,我們開始會有在一件事情的感受上,產生不同的細微情緒。而這些的發生,實際上都是「自然而然」。

於是當樂樂感慨的發現,也許所謂的長大,必然就是會少了一些快樂,也於是一向正向樂觀的她,終於也會在瀕臨崩潰的無助時刻,喊出那句「你們知道一直保持正向樂觀有多難嗎?」。

是啊,快樂從來都不簡單,是需要排解、需要調適,也需要懂得情緒的輸出。


故事裡,縱使在腦袋經歷了一場樂樂等情緒被趕走、控制台被佔領的過程,但其實看到最後就會明白,這部電影之所以溫柔的呵護著每一個大人,在於它讓所有人知道要如何接納並擁抱自己的所有情緒。而情緒本身,就包裹著多種面向。

有時候我們會抗拒,比方說會妒忌的自己、會羨慕的自己,或者是會因為自己想要耍廢的心情而感到抱歉,可是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都要更勇敢地接納那些所謂的「人之常情」。

甚至,我好似也才被這樣的電影提醒,當我確實開始沙盤推演所有可能的發生,並且習慣所有事情都先預想好最壞的狀態,就會導致最後,用極度高壓在迫使自己。某種程度上,是我確實被「焦慮」所支配。


與情緒和平共處,並且接納自己各式情緒的發生——像是給大人的寓言故事,卻又同時是提醒著每個人的生命課題,呼籲自我覺察的重要性。而我同時也特別喜歡故事中提及的「‘信念系統」,從樂樂等人根深蒂固的信仰「I am a good person.」所以他們堅定地讓萊莉從世俗定義的善良出發,做出每一個行動決策,也深信他們把那些不好的、丟臉的負面記憶,予以消除。他們認為,這是為萊莉好。

「I am not good enough.」是阿焦帶來的提醒——因為知道自幾的不足,才會不斷前進。他們都用著自己的角度,生成了萊莉的本質。可實際上,每一個以愛為名、為他人做的決定,到頭來都可能只是某種偏執。真正美麗的、真正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價值系統,是包覆著那些好的記憶、很努力想忘記的記憶,在這些經驗之上,於是,長成如今的自己。

而同時我覺得也呼應到了「青春期」這樣的階段,因為這個時期之所以重要,在於一種轉變、以及是開始接觸大人世界的過渡期。一個人信念系統的養成,取決於過去累積的經驗,接觸到的群體。


在「I am a good person」以及「I am not good enough.」兩種聲音的衝突,迴盪在影廳內時,意外在那個瞬間,我感受到很強烈的衝擊感——在於萊莉也正經歷著那場腦袋奔騰、恍若世界瓦解的同時,我好像也在自己腦裡,經歷了一場風暴。我發現「I am not good enough.」的聲音,喚醒了我對於自我的認知。不知是否因此,對於最後的結局設定、看完的感受,是一種滿足且覺得被理解的感動充盈。

好似我也可以少一點點對自己的苛求,多一點點對於自己的肯定跟相信,也或者說,觀眾透過這部作品,可以更堅定的相信,每一份經歷都帶給自己的養分——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不用逃避或丟棄任何一段過去,只是我們都需要,選擇相信與接納這樣的自己。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