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劇發生之前,所有人都選擇漠視。』
僅有6集的篇幅,上週末便一口氣看完了這部《D.P:逃兵追緝令》,起初並沒有特別查過什麼相關資料、僅因為丁海寅演出就看了這部作品,卻沒想到其實帶給我還蠻大的驚喜。儘管坦白說,就女性的角度來說,對於剛開始軍中生活的描述,產生一種難以形容的恐懼感,軍中因輩份而形成的階級制度,那些明目張膽的霸凌行徑,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用非常有力道的方式去呈現這個部分,一開始的確讓我覺得有一點喘不過氣。
而第一集的最後,卻出現了一個突破性的大逆轉——誠如上述,我原先其實並沒有查過這部作品的相關資料,所以我一度以為高庚杓飾演的朴星雨就是安俊浩的搭擋,甚至還隱隱期待,看似尋歡作樂的打混摸魚,是否實際上是另有計謀跟規劃?而直到申雨皙的自殺死訊傳來,無疑在第一集最後投下一大震撼彈。不僅對觀眾來說,像是瞬間感受到一種真實感——在交叉剪接的鏡頭當中,看見不論在軍中、或者在現實生活中的被欺壓,那種對社會的絕望,讓一個年輕生命選擇結束自己一生。
而改變安俊浩至深的,是他內心的罪惡感——不論是第一次出任務就出差錯,又或者因為那個打火機而引發了他心中的歉疚,他終究把某部分的責任歸屬攬到了自己身上,如果他早一點看了資料、知道當時的那個人就是申雨皙,事情會不會就有所不同呢?
雖然是以初加入D.P.的角色,且從第二集才讓真正的搭擋、也就是韓浩烈登場,但我覺得他的觀察入微跟思考,都是非常深入的,或許也因為安俊浩這個角色的家庭背景,讓他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早熟,也像是能夠洞悉了社會險惡跟運作規則(誠如他入選的關鍵,如果不是因為有相關工作經驗,想必也是很難瞬間聯想到逃兵可能在酒店打工的可能性吧)。
韓浩烈固然是一個跟朴星雨截然不同的前輩,也因此從第二集開始,伴隨著每集所接獲的任務不同、逃兵的不同,也開始慢慢有一點解謎的感覺。韓浩烈的豐富經驗,例如在調查過程中必須習得一些小手段、又或者是從週遭人開始調查的策略,甚至是「站在逃兵的角度思考」這件事情,都看得出他的豐富經歷帶給他行動的資本;而安俊浩其實就是一個互補的角色,在故事中,主要扮演推理者的角色都是安俊浩居多。
雖然第一集似乎是比較沈重的開始,但我覺得中間的節奏變得相當輕快——可儘管如此,我覺得每一個角色背後所試圖去提及的故事,還是有一種看到很多真實面的感覺。
扣到更高的概念,也許想要控訴的,是體制本身。在最後兩集印象非常深刻的轉折當中,有一段戲是讓我很有記憶點的——軍隊裡的水壺上面印製的時間是1953年,就連使用的物品都有那麼悠久的歷史,那麼所建立的制度、或者說規矩,又豈可能輕易打破呢?最後兩集我覺得是一連串的當頭棒喝,不光是對劇中角色,就連觀眾都有一種被擊中的感覺,因為捫心自問,縱使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周遭,似乎也沒有把握自己絕對有足夠的勇氣去擔任改變的角色。人性是自私的,也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明哲保身的。
有些東西不會改變的,
而體制跟惡性循環的規矩,
造成了多少人的扭曲?
一個美好未來的葬送,
一個善良青年的崩毀,
是一時的震撼彈,卻在大局上起不了一點漣漪。
看完最後兩集沈澱之後,在IG寫下這段話——還記得在週六看完的時候,整個人的震撼是超乎我想像的(當然,這跟最後的收尾太過有力道也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個故事裡,沒有誰是絕對正義或者正確的,而就像安俊浩在故事中,藉由一個又一個逃兵的故事去反思這個制度一樣:『如果他們沒有被徵召,就不會變成逃兵了』。
與片頭的憲法說明字卡完全形成一個對比的對白,在有一點聽起來本末導致之餘,卻很扎實的直指當兵這段歲月,改變了、也扭曲了一個人,當霸凌成為一種例行公事,那種無法逃脫的噩夢,會深埋在心中。
在悲劇發生之前,所有人都選擇漠視。
加害者固然可惡,
然而旁觀者們卻也都是沈默的幫兇,
視若無睹是一種助紂為虐,
也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默不作聲之後,
扭曲的規則才變本加厲。
那些試圖安撫曹石峰的話,或許就連說出口的人,都有點不是那麼相信,能幫助什麼呢?真的能夠做什麼來撫平心中的傷痛跟仇恨呢?一句「你們明明都知情,卻都選擇旁觀。」的控訴,重擊了劇中角色、以及觀眾的心。也誠如申雨皙的姊姊在最後所說的,為什麼是善良的人需要承擔這一切呢?明明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卻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完全得不到援手。
從剛開始加入D.P.就遭遇到的一堂震撼課程,到中間幾段韓浩烈跟安俊浩兩人攜手搭擋,有推理、有動作戲,兼容並蓄的處理每一個逃兵的故事,包含長照問題、初戀情懷、受虐等等,其實我覺得個別故事在描寫上都是很有深度且具有代表性的!中間的推理、追捕過程,總在緊湊的情節當中,結合推理性、及偶爾的喜劇發揮,讓故事不至於被議題的嚴肅性所影響。而故事走到最後,更源頭性的從霸凌事件的開始及持續,到選擇逃出軍營、以及他所期望的復仇等等,讓最後兩集也藉由曹石峰這個角色,帶給觀眾很多省思。
整體來說我覺得真的是無冷場的作品,自己還蠻喜歡的!也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