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一定要獲取什麼結果的想法,有時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動與成長。』

在忙碌的這週開啟了《你的味道》,圖的確實就是一份輕鬆看劇的療癒。實際上看了前兩集,坦白說我覺得不過不失,也還算中規中矩,有一定程度在價值觀上的碰撞、有男女主角要攜手達成的目標,當然也有這種作品中必須出現的,關於兩人的浪漫愛情、以及因為認識對方之後而有的改變跟成長故事。

但我自己覺得蠻驚喜的是,在隔沒幾天就看到《你的故事》衝上 Netflix 排行榜!雖然在韓國當地好像收視普通,但是在串流平台、尤其海外觀眾似乎都很買單,我覺得是很有趣的現象!

如果就我自己來看,一方面是對於 Fine Dining 感到好奇,另外一部分也是對於韓國美食文化有吸引人之處,而對這樣以美食、餐廳為主的故事產生興趣。


故事以一個非常輕鬆的節奏推進,韓範宇的登場完全就是財閥規格(大概是各大浪漫愛情喜劇的富裕男主角或企業管理者都會這麼登場),對於企業管理有一種快狠準的決斷,偶爾有點不近人情。但就在他以為自己人生順風順水,也把取得三星這件事情看得相對「容易」之時,人生突然拐了個彎。

從韓範宇的執著,或者如果觀眾有看過日劇《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作品就會知道,米其林三星的取得,絕非易事,美味是基本,概念跟服務體驗也是必須,而很重要的一點還包含了「創意」,那是很抽象的「感動」來源。

從韓範宇試圖透過故事來打造明星主廚張英惠,或者是強調 KOL 行銷,甚至認為可以透過「食譜」的取得、主廚的複製跟模仿,就可以順利獲得三星評鑑時,都可以看得出他過度把取得三星這件事情當成目標,所以講究高效,過於理性,失了溫度。


但其實,很多人或許會忘記自己吃了什麼,可或許會記得的是整體的服務體驗、氛圍以及與自己一同前往的人(這是來自《歡迎光臨二代咖啡》的一個我印象蠻深刻的經典橋段),那是回憶以及當下所醞釀的感動。不論是擺盤或者是各種華麗的噱頭,或許滿足了社群時代之下「拍照」的虛榮,但實際上最簡單的,在吃進去那一刻感受到「好好吃」的瞬間,那份感動的記憶,其實是會很長久的。

不過從韓範宇試吃張英惠料理的過程就知道,他是宛如補習班一樣,解構了太多米其林三星的必備要素,於是把他認為可以拿三星的必勝公式,放入了自己的餐廳當中。對於味道,他沒有追求,可能也不曾真正感受到所謂「好吃」是什麼。正因為接觸過太多美味佳餚,反而麻痺了——或者說,於他而言,這些都只是「工具」而已。

所以對這樣的韓範宇來說,慕妍珠這個人,就是那種典型的藝術家性格。待在太過方便進貨的大都市、食材於他而言是求方便性為主,自然難以想到有朝一日會為了一個野菇,特地爬上山。當然更不懂慕妍珠找到食材的感動。


刻意地把慕妍珠跟韓範宇在料理上的態度,做出一個極端的反差,所以才凸顯了韓範宇的各種「適應不良」跟「無法接受」,但我挺喜歡的一點在於,故事並沒有全盤否定韓範宇的觀念,例如在第二集中就看見,在韓範宇一度受不了的離開店裡之後,再次返回,看見慕妍珠跟真名淑的態度都有所轉變。

縱使三星不應該決定一家餐廳好壞唯一的標準,但確實一個好的用餐體驗、或者說要維持一家餐廳的正常營運,要有像是慕妍珠這樣對於口味、食材有所把關的主廚,也需要有像是韓範宇一樣在行銷上有想法,更會從客戶體驗、財務數字出發去管理一家餐廳的角色——不然就像剛開始的慕妍珠,入不敷出,餐廳都有點經營不下去。當然像是真名淑這樣經驗老道的員工,更是不可或缺。

這個磨合的過程,到後來可預想到的——可能會一起朝向三星追逐之路,也才更讓人期待這樣的團隊合作,能激盪出的火花跟驚喜。同時我覺得,當韓範宇真的意識到自己對於取得三星的過度執著時,或許稍微放鬆一點,才能從這個空間,看到更多機會跟獲得。


「反差」於我而言是這個故事當中蠻有趣的一點,縱使看起來是觀念上的碰撞,但不會有一種突兀跟違和感,倒是很巧妙的在故事中有一種巧妙地融合,既成為喜感來源,卻又同時合理化故事的推進。

而我自己其實蠻喜歡故事做出那種首爾跟全州的反差感,不僅強調了韓範宇用大城市思維來跟這個城鎮的人事物相處,而自然產生的那些荒謬笑料,同時我覺得這個對比,也讓觀眾更可以透過全州這個地方、以及「定齋」這間有別於「座右銘」的餐廳,感受到整部戲劇試圖帶給觀眾的療癒跟愜意。

雖然坦白說不算是於我太有驚喜感的作品,可是我覺得還算是蠻可以舒服看,而我現在最期待的,比起愛情線,其實更想看定齋後續會端出什麼料理欸!感覺會是越看越餓的一齣韓劇。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threads| 粉絲專頁 │ Instagram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