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做工的人 | 4-6集觀後感
『我們都是默默在這個社會某個角落,做工的人。』 第一次在媒體試映看到前兩集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最後的走向會是這種路線;從第一集的「神明之前,人人平等」,到最後一集的「諸神隱滅,基督未顯」,我覺得更反映了一種生命的無常。剛開始,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在講述「工人」的故事,乃至最後看到阿欽與阿祈的最後選擇時,會在揪心與悲痛之間,忍不住覺得是不是有點「離題」?可是後來沈澱之後更宏觀的去想整個故事,會覺得或許這 […]
『我們都是默默在這個社會某個角落,做工的人。』 第一次在媒體試映看到前兩集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最後的走向會是這種路線;從第一集的「神明之前,人人平等」,到最後一集的「諸神隱滅,基督未顯」,我覺得更反映了一種生命的無常。剛開始,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在講述「工人」的故事,乃至最後看到阿欽與阿祈的最後選擇時,會在揪心與悲痛之間,忍不住覺得是不是有點「離題」?可是後來沈澱之後更宏觀的去想整個故事,會覺得或許這 […]
『每個家的經,都不好念。』 在《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之前,覺得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看這類型的家庭通俗劇——甚至可以說,這樣類型的故事少見了。這部作品不只是劇名非常可愛又讓人琅琅上口,且可以說從劇名就定了調,尤其在看到鄧安寧是本劇導演、溫怡惠是本劇編劇時,我覺得就是一種可以期待的品質保證。鄧安寧導演真的蠻擅長處理「家人」這種情感的。 不過或許是因為畢竟這部作品有長達40集(而這也是我看了簡介之後才 […]
『生活最珍貴的,是在那些無奈之後,還能夠保有做夢的能量。』 《做工的人》對我來說是一個戲劇上的驚喜,就誠如戲劇主打的,這是第一部工地實景的戲劇,坦白說從前真的相對比較少將這個行業、這樣的工作場域作為主角去經營,著實是一種新鮮感。而對我來說更驚奇的是,縱使是一個說起來有一點悲傷的故事,有太多的無力與無奈,可是卻用喜劇去處理,在有趣的氛圍中,讓觀眾逐漸產生「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感受。 在敘事上,並不存有 […]
『是種種悲劇造就了被害者,還是被害者們釀成了悲劇?』 在寫全劇觀後感的同時,深刻的感覺到——每一個被害者「故事」的重量。在戲劇裡,他們是一個又一個離奇死亡的個案,可其實在一個又一個的線索引導之下,要帶劇中的刑警、記者;劇外的觀眾去看的,是在整個社會制度以及體系之下的被害者,是那些充斥著痛苦的,無聲吶喊跟控訴。 所謂的「遺願」,或許是最後的寄託,最後的能量,也可能是一種只能靠死亡去換取的悲傷。 注意 […]
『在這個社會,其實誰都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是近期台劇裡面我覺得看起來完整度最高的作品,也不諱言,真的很久沒有一部作品讓我欲罷不能到,想要熬夜追完它的程度。《誰是被害者》的環環相扣,伴隨著貫穿全劇的主軸——方毅任尋找女兒江曉孟這條線,逐步緊湊,更讓人懸著一顆心。 從剛開始過氣女歌手蘇可芸的死亡開始,劇情一再翻轉,身分不明的死者以及慘無人道的毀屍方式,在找不到關聯性的謎團當中,不斷修正、不斷燒 […]
『體制的不公平,源自訂立這套規則的那一方,終究是以利己的角度出發。』 《妖怪人間》完結篇了,坦白說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有一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倒不是行銷上做得有多盛大、轟轟烈烈(像是之前Netflix《罪夢者》),只是或許是因為我自己在類型跟演員兩者的加乘上,相對給了過高的期待,或許是因為這樣,會有一點比較失望的感覺吧。 不過我自己覺得「失望」的點倒不是在於特效上的失望,我個人是覺得相較之下,還 […]
『音樂停下來你將離場,我也只能這樣。——《旋木》。』 看完《若是一個人》的第一集之後,我腦袋響起的音樂,不知道為什麼是王菲的《旋木》。坦白說以第一集的走向來說,一般來說而言好像會想到更悲傷的曲子,像是《想見你》的第一集有一種直把人拉進黃雨萱的悲傷裡的那種感覺;然而卻不是,有一種直覺,是這是一部關於「療癒」的故事,是一種淺淺的淡然與遺憾,是一種必然所有人都會經歷過的人生課題。 對我來說,看了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