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 / 摩天大樓

【陸劇】摩天大樓 | 全劇觀後感

『即使現實讓自己萬念俱灰,為了自己想要守護的事物,仍然會奮不顧身。』

近期在看陳雪的小說作品《親愛的共犯》,也因此當我看到這齣由陳雪改編的同名作品《摩天大樓》時,瞬間產生興趣,更在開啟前幾集後,一發不可收拾。故事從多線敘事,以兩集為一個單位,從每個人不同角度來切入他們眼中與受害者鍾美寶的故事,因此,就誠如前輩刑警鐘敬國提醒楊蕊森的——每個人的供述都需要再仔細經過確認,不能照單全收,因為人都難免只說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隱瞞那些自己所做過的、不為人知的事情。

這件事情我覺得倒是在顏永原篇做到一個很棒的反轉,正當觀眾透過吳明月、林大森甚至是葉美麗的口中形塑了鍾美寶跟葉舒俊童年受到虐待甚至性侵的悲慘形象,卻又再顏永原的口中,看起來像是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面貌——儘管很快地,透過刑警的解構拆穿了顏永原的謊言,可卻又不免讓人不寒而慄的在於,顏永原所供稱的那些故事,究竟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說出一套對自己有利的說詞,還是打從心底,他就那麼合理化這樣的行為?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某部分其實是因為看到顏永原看到兒子葉舒俊如今已成為頗負盛名的鋼琴家,進而開始進行勒索,為了保護姊姊跟葉美麗,所以他不惜用消耗自己、犧牲自己的方式在掙錢;像是永遠逃離不了的惡夢,跑到哪裡,都如影隨形。


特別想要提一下吳明月篇,我覺得是讓我感受到這部作品格外有野心跟誠意的設計!其實,以每兩集作為一個角色的敘事角度出發來說,難免容易會在中間有一些疲態,尤其故事前段都還是在迷霧當中,鍾美寶的命案真兇不明朗、還在推敲有關鐘美寶的過去。

可是透過吳明月的作家身份,把鐘美寶過去的故事埋藏在了小說作品當中,不僅對楊蕊森來說像是從故事中尋找線索——同時也讓觀眾跟著一起尋找那些伏筆跟暗示,後來會發現,每一個在小說中的角色,都對應到了現實生活所發生的事情。

不光是運用這樣的敘事手法更增添觀眾參與其中、一起解謎的樂趣,我覺得光是動畫的呈現,就有一種讓觀眾仿若在看一個精彩寓言故事的感覺,甚至我覺得動畫的比例超乎我原先所預期,降低了觀眾可能在多角色敘述這樣的手法中,可能產生的疲態。於我而言,吳明月的故事、以及鍾美寶的傾訴自白固然是讓我感到揪心的,可這兩集對我來說的亮點,真的在於藉由動畫來做呈現。


故事前幾集我覺得都是從更「表面」的部分來形塑鍾美寶這個角色,或者說,也是對於不認識受害者的刑警、以及觀眾,會開始切入的一個方向,因為她漂亮、身上有太多謎團,因為她家裡有很多感覺比較奢華的配件或擺設,所以像是帶有某種既定偏見的,會從男女關係開始偵辦。她固然是個帶有故事的女人——故事看到最後,也會不自覺帶有同情的,心疼這樣一個過於辛苦又充滿傷痕的女性,可是看在其他女性的眼裡,她的柔情似水、她的姣好外貌、她的一顰一笑,都像是精心的算計,讓每一個男人都會沉醉在她的溫柔鄉裡,為她神魂顛倒。

所以女性之間產生了妒忌心裡,讓美麗跟溫柔仿若成為了鍾美寶的原罪——儘管她只是拼了命地想要好好過上自己的生活。最後真相的突破口,在長達 16 集的懸疑篇幅之下,顯得有一點天外飛來一筆的「意外發現」,可我覺得想要凸顯的,關於隱瞞、關於那些沒說出口的人性陰暗面,或許也在重新認識零另外一個人之後,才發現很多事情自己只看到了表面,也可以說,很多事情是因為自己的解讀,而讓眼前所見變得扭曲、且富有心機。


故事一再透過每個不同住戶的敘述堆疊,再透過事實查證、以及查到更多資訊來辨明謊言跟實話,故事就不斷在鋪陳跟崩解之間,不斷翻轉,坦白說真的是一部不到最後一刻,都可能會對自己的推理產生懷疑的作品。例如,故事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沒有太過遮掩地丟出某些看似不以為意、實為重點的線索,而那些其實於我來說是有 GET 到的小伏筆,可是好像都有一種不是那麼確定的感覺,像是線索如拼圖碎片般遍佈,卻始終無法得知拼圖的全貌一般。

甚至在最後兩集——應該說,在顏永原的篇幅結束之後,鍾美寶一幕對著鏡頭所說的話,宣告著這是真正從鍾美寶視角出發的故事,既是打破過去 14 集觀眾所累積的認知,卻又同時像是一種對試題答案的應證感。你猜到了多少?你看清了多少?而更重要的是,觀眾是否真正了解這些角色每一個行為跟動作背後的「動機」?


我覺得這是故事最後兩集之所以帶給觀眾很多衝擊的原因,是在絕望當中找到希望,卻也是在對未來的期待當中瞬間又跌落谷底的每一次起伏,像是墜入無盡的黑暗,到頭來他們終究也放棄了光明的機會跟可能。但同時,我又很喜歡最後的結語,像是為鍾美寶的悲劇人生劃下了一個註解——特別惆悵的莫過於跟葉舒俊的道別,太過為對方著想的這對姐弟,其實都為了對方做出了某種程度上犧牲自己的行為,可是就在琴聲當中,鍾美寶終究還是想要止損,下定決心的她,好似終於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跟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可惜最後還是讓這樣的夢想,扼殺在成為犯罪溫床的那間套房裡。

觀眾透過鍾美寶的故事,在這棟摩天大樓裡,伴隨著鐘敬國跟楊蕊森的探查,看似是發生在一棟大廈裡的故事,卻好像是濃縮了整座城市的縮影,形形色色的人,也有著各式各樣的隱晦與人性,不管是林大森可能在這段婚姻當中產生的自卑、李茉莉作為優秀的設計師卻因為身為女性而被埋沒、林夢宇的偷窺癖等等——正是因為描寫了每一個角色的負面,才讓這個故事的寫實性更加強烈。


兩位警官作為穿針引線的角色,相較之下可能比較陪襯——畢竟環繞在鍾美寶的命案,相較之下即使楊蕊森跟鍾敬國都有各自的人生難題,甚至在面對這起案件上可能產生的私心,於我而言,在亟欲知道真相的前提,都會變得比較不是自己關注的重點,也會覺得相較之下是讓故事變慢的一個環節,像是楊蕊森跟男友的關係(而我最近也剛好在看《獵罪圖鑑》,看到金世佳忍不住會錯頻覺得:城隊你應該能夠理解蕊森的啊!)、又或者是鍾敬國遇上的性騷疑雲。

但我挺喜歡楊蕊森最後為這個故事所下的註解——在她仿若看見鍾美寶在葉舒俊的演奏會台下,甚至很意象式的、好似看到了當年未能順利逃跑的鍾潔、以及童年時期的鍾美寶跟葉舒俊再次聚首,那一瞬間湧上一種帶有點心酸的感動。他們都曾生活在恐懼的黑暗當中,可是在他們的人生裡其實都曾經有光——倘若他們可以更幸運一些,依循著這道光,是不是人生就有機會改變了?

在那個事態發生的一念之間,或許是因為理解、也是因為一種情感上的不捨,我會覺得所有人在那個當下的「勇敢」,儘管是急中生智,卻也是想要守護著自己所相信的價值,也可以說捫心自問,也許在那個當下,自己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而故事中最大的惡人,我覺得他的錯誤與罪惡、並不僅止於在於所謂的真兇,而是在有毒關係當中作為那個讓家瓦解的夢魘,證實了天下真的不是沒有不是的父母,很多時候更是因為這些「不是」,讓太多家庭、或者婚姻關係,就此成為悲劇,一樁又一樁的上演著。

圖片來源:《摩天大樓》官方微博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