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最好的我們 | 全劇觀後感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最好的我們》。』
首先,謝謝小讀者推薦我《最好的我們》♥ 讓我沒有錯過八月長安的這部作品。
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最好的我們》讓我人生第一個沒有暑假的7月,也還是沾上了一些青春的氣息,而讓我整個深陷《最好的我們》之後,默默也開始了續作《你好,舊時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在很密集的進到某一齣戲劇之後,很容易會有進到故事中所建構的虛擬世界那種感覺,例如在《最好的我們》裡面的「振華中學」,就會相對讓人覺得特別有真實感! 當然一部分也自然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時代。
人生好像以考試為最重要的、一失足就成千古恨的那個階段,以及,對於愛情懵懂好奇、同時又對未來茫然未知的年紀。
我總是覺得這樣的校園劇,很加分的是──對當下正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來說,有共鳴、感同身受,而對於已經過了這個年紀的觀眾而言,是種回憶,青澀的、帶著笑與淚的回想。拿第十八集左右,因為貝霖導致的貝塔跟簡單吵架來說,其實事過境遷之後,或許她們根本都會忘記貝霖這個人的存在──可是,人人必然都經歷過這樣與好友爭吵、卻又負氣自己躲起來難過的時候,而也想必經歷過如耿耿一般的左右為難。
貝霖是個我覺得稍微寫得有一點片段的角色,我覺得她倒也不是真的喜歡韓敘,只是很羨慕簡單所擁有的一切,她不明白明明成績表現自己更優於簡單,但怎麼對方比自己更快樂呢?不管是友情、愛情,甚至是親情帶給她的孤獨感,都讓她相對來說很難跟其他人相處。我始終覺得,她只是想要站在簡單的立場、擁有簡單所擁有的,並且透過「模仿」來得到一樣的快樂。
但我覺得簡單之所以快樂,也許是因為她的心思真的相對單純,儘管他在單戀韓敘的這個過程中,最後的結論是「一廂情願就得願賭服輸」,但我卻也覺得,因為一直以來都只望向同一個人,因為付出而快樂、因為他的快樂而快樂,所以對她而言,世界的規則其實相對易懂的,就算在課業方面相對有所壓力,卻也可以在她的樂觀、韓敘的陪伴之下,好像也不那麼痛苦了。儘管,她終究是因為他的一句話而離不開同桌的他,硬著頭皮讓自己選了理組。
而說真的,像是在文理分科的抉擇,也是很多人高中時曾經產生過的猶豫,當然、作為社會組(也就是故事中文組)的我,一直會有所不甘的是那種理科至上、文科就是理科讀不來的逃兵那種感覺,或許在升學導向的學校來說,確是如此,但我其實內心挺替這部分打抱不平的。
文理分科也好、各大重點課程也好,相較於很多青春校園劇都把過多重點擺在「活動」上,我覺得《最好的我們》蠻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偏頗升學這部分的壓力。而男主角余淮,也不是典型的全能男主角,因為太過投入物理而相對荒廢其他科的他,也因此常常被語文老師盯上,甚至為了準備物理競賽,看得出來他其實犧牲了很多。對於物理的熱愛,或許也就讓其他科箱對式微,而他偶爾也會有點自卑的覺得──自己終究沒有辦法像周末等一、二班的學生一樣,什麼都能兼顧。也因此,到後來,不只是余淮幫忙指導、教學耿耿的理科,甚至耿耿也幫忙盯著余淮的文科,說真的,若能兩人這樣彼此互相叮囑,同桌、甚至早戀又有什麼不好呢?
其實從最開始的訓練、余淮帥氣完成排字任務之初,一度會覺得會想要塑造成全能主角,可是漸漸的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他其實相對「平凡」的一面,反而讓人覺得更加親切、寫實。故事的最開始一句「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完全打中我,而故事也從最開始在新生訓練上的輝煌,慢慢的挖出他相對不那麼完美的一面,像是一種倒敘,也像是跟女主角之間,讓人遺憾的黃金交叉。
這樣說不知道是否有點不太好,但其實我覺得,《最好的我們》這個故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都是「悲劇」的部分。朱瑤從最開始的自私、歧視,到最後負荷不了高考的壓力而自殺,凸顯了升學主義之下釀造出來的「考試怪物」,以及一次定生死的悲哀(其實在最後的物理競賽中余淮簡訊的那句「我這三年都白費了」也是讓人有同樣的感慨);又或者是韓敘,在簡單離開之後,也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習慣已經成為依賴,而他們相愛的時機錯過了,也就回不來了。那段全力以赴的初戀是簡單最美好的回憶,而對韓敘而言,就成了遺憾了,他的後知後覺,終究讓兩人的愛產生了時差。
『當我那麼愛你時,你心不在;
當你因為我的離開而悵然若失時,我也已經選擇不愛。』
關於韓敘、簡單,我在IG上曾經寫下這段話。
不過關於簡單,其實我有一個自己比較不理解的設定,就是在第二十二集時,伴隨著耿耿沒有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可是我覺得是耿耿太誠實了,她的藝考感覺該過第二階段的)、余淮的物理競賽失利,連結到後來他們共同準備高考,但、簡單作弊的誤會到後來跟周末一起被開除,我覺得這一段處理的很快又同時有點虎頭蛇尾,頂多就是強調周末跟簡單感情而已,我自己覺得蠻沒必要的。
「耿耿」跟「余淮」,兩人像是命中注定的連結,從一開始被拿來當開玩笑的存在,在經歷很多事情之後,好像也在心理層面上默認了對方之於自己的重要性,雖然礙於不早戀原則讓兩人一直沒有把話真正說開,但誠如在尋找簡單的那一刻,余淮告訴耿耿她與簡單的不同──我覺得關鍵就在於男方的心意是否明確。方才曾提過,我覺得《最好的我們》算是提及學習部分挺多的一部校園劇,但是該有的活動,在高一的部分依然是沒有少的,從最開始的軍訓、後來的籃球賽、日本交流、話劇比賽、家長會、合唱比賽等等,都讓他們在一個又一個活動中,越來越了解彼此,也共同創造了越來越多回憶。
挺喜歡兩人在家長會時的互動,雖然因為余淮媽媽的強勢,難免讓她有一點受傷、甚至也讓她因此知道了余淮國中時期與陳雪君的往事,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句「我們一直坐同桌吧」,仿若對意外考上振華、老是覺得自己落後人家一截而感到辛苦的耿耿來說,像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更遑論在那個當下,不光是學業上的辛苦,還包含耿耿家裡的狀態。
其實我還蠻喜歡譚松韻在耿耿這個角色上的詮釋,是在很天真單純的人設之下,又不至於讓人覺得太過「裝笨」的女主角,同時也因為父親再婚、面對繼母跟弟弟搬來這些家庭背景之事,讓角色更有厚度。來到振華的意外自然是她始料未及的,而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也讓她總是覺得窒息,可是慢慢的可以發現,在世俗眼光之下或許並不那麼OK的學業成績,卻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腳印的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我覺得無比重要的一個部份。我會覺得耿耿是持續在成長的,雖然,就戲劇角度難免覺得,有些事件的功能性似乎相對重複,可是卻可以發現在每一件事情的處理上,耿耿的有所成熟,同時,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
我很喜歡第三集,在耿耿上課時遭逢聽不懂的打擊,但或許又出自於某種自卑感而不敢舉手發問,余淮一句「說聽不懂,沒什麼難的」,瞬間溫暖了耿耿還有很多觀眾朋友吧?因為那感覺是在耿耿最無助的時候,代替她發出了求救訊號。考試的壓力,必然讓耿耿無所適從,而期中考偷題事件,亦是讓我蠻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
張平與張峰,兩個帶班風格截然不同的班主任,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一種注定,讓二班跟五班呈現完全不一樣的風氣,二班無疑是菁英路線,但是相較之下五班似乎更活潑,且我想應該跟導師的感情更好吧?從最開始因為換座位而進行跟老師的PK,期中考偷題事件,全班為了讓張平留下來而努力奮戰物理補考(甚至就連其他科老師都被學生們感動而努力幫忙),到後來,不管是文理分科、或者是高考前夕的勉勵,意外都讓我覺得有被感動到。高考前夕,全班宛若壓力累積到最高值以及釋放並存的流淚,突然勾起自己在考試前的心情──再怎麼努力強迫自己平常心,還是免不了的緊張。
事後回頭看,真的有當時所想的那麼嚴重,一旦考差了就萬劫不復嗎?其實也沒有,但是就那個當下,什麼生命注定會找到另外的出路等等之語,其實是很難安撫考生內心的焦躁與不安的。不過我覺得,誠如五班是張平所帶的第一個班級,就連家長會前都會緊張萬分(這也讓我覺得特別可愛!原來老師也是會有緊張的時刻呀),或許也更凸顯了他對這群孩子的重視。不管是簡單失蹤、耿耿的進步、余淮的狀態、貝塔的離開,等等,都看得出來他的用心。貝塔甚至是有點喜歡上張平這個有點憨厚老實的老師的。
比起相對比較資優生一些的余淮,或許路星河的藝術家性格,也注定讓他對耿耿的喜歡更加轟轟烈烈,不管是為了拯救耿耿拍壞的照片而做的紙雕、在大庭廣眾之下還炸了噴泉的告白,合唱比賽上的當眾示愛,這些或許都是在那個年紀的女孩子特別容易被打動的感情。其實觀眾都看得出來,余淮很介意路星河的存在,會覺得相較之下,可能攝影/美術這同屬藝術創作的領域範疇,加上對於念書相對而言比較沒興趣,自然讓耿耿跟路星河好像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但是我自己覺得挺可惜的是,路星河送給耿耿圍巾這條線,最後好像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甚至路星河不斷寄畫作、書信給耿耿,對余淮來說,也是介意在心底口難開。
而我不禁在想,這樣的路星河來到振華,到底對耿耿來說是不是一種解脫呢?不管是帶她去看海、讀詩會,或許都是對她而言一種大開眼界,也是對課業壓力極大的耿耿來說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可是,我覺得很諷刺的是,在他勇敢去北京、為自己闖出一條路之前,振華的潘主任、甚至是路星河的家人都對於他學畫一事不給支持,甚至覺得他搗亂、破壞振華校風等等,然而月在他真正考上學校之後,整個態度大轉變,這豈不是很弔詭的狀態嗎?
不免讓人覺得──為了考上好學校、為了榜單,是不是很多事情都不知不覺被犧牲了?
後來,耿耿認為「最好的自己」,是在成年之後,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攝影而小有名氣,甚至回到老家開設攝影工作室,去記錄她覺得更有溫度跟紀念性的畫面,可是在這樣的日子裡,在她最期待的那一天,余淮無預警消失了。從第二十三集講述的2015年、耿耿成為攝影師,以及路星河的持續追求,到後來與余淮的重逢,說明了當年不告而別的真相,固然讓人心疼,但卻讓余淮看著不可同日而語的耿耿,產生了自卑感,也不願拖累了對方。整體來說,我覺得最後兩集好像因為篇幅不夠而處理的有點匆匆,是我覺得也有點可惜的部分。
「有些人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張韶涵《遺失的美好》這麼唱著,這些年,不是沒有別人──以耿耿來說,光是路星河就是極其深情又各方面條件很好的對象,可是在心中就是有一個過不去的遺憾,在沒有解答以前,無法重新開始。余淮的退縮,一句「我只能為你做這些」,卻也讓耿耿心涼了。
真正打動余淮的關鍵,或許還是回到當年──發現即使經過了這些年歲,還是不變的兩人,就算最好的彼此錯過了相愛的時機,可是又是誰來定義那個「最好」呢?或許能夠並肩齊行,才是愛情的真諦,更是最好的時光,但難免感慨的是,最好,或許就象徵著某種回不去的顛峰,如果可以,能夠在最好的時候相愛多好。就像當年意氣風發的余淮,即使如今因為家庭的重擔而相對黯淡,可是他們彼此,卻一直都能成為對方的光,而且會真正為了對方的耀眼而驕傲、而感動。我甚至覺得「耿耿余淮」的愛情,是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所缺乏的,進而崇拜、進而喜歡。
青春固然會消逝,但或許初心可以一直在,就像最後回到振華拍攝的耿耿,還是帶著自己的夢想、回到當初這個意外卻又不後悔的地方,讓遺憾得以彌補,讓美好得以延續。而最美的,或許是在最後還加了洛枳跟盛淮南拍婚紗照的片段,讓人更覺得浪漫。或許是因為大陸法規禁止「早戀」,反倒有點刻意地讓蠻多對情侶錯過、遺憾,甚至男女主角還到最後一集才有吻戲,可我卻也覺得,比起一直用下猛藥的戲碼,《最好的我們》畢竟是回歸到最純粹的那段時光,帶有點復古、懷舊卻又可愛的,寫著這群學生們的故事、這一對可愛的同桌小情侶。
題外話,除了我最近正在補追的《你好,舊時光》之外,似乎以洛枳跟盛淮南為主角的《暗戀·橘生淮南》也要翻拍成影劇呢!
《最好的我們》
愛奇藝台灣站 │ 全劇線上看
圖片來源:愛奇藝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