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新聞記者 | 全劇觀後感
『有些事情或許努力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只要堅持,就有意義。』
《新聞記者》是一部讓我覺得很有勇氣、「很敢」的一部作品,而且這件事情是直到我看完全劇、開始查一些相關資料時,才更意識到整部作品的意義。
倘若這部作品的故事是杜撰居多,坦白說土地弊案這樣的情節設定其實並不罕見,然而卻是在後來發現這是改編自2017年的森友學園事件,也就是真實在日本曾經發生過的執政黨弊案、首相安倍晉三在任中最大的一樁醜聞,這才讓我覺得大為震驚。因為整個故事的呈現帶給人的感覺,是直接且絲毫沒有要掩飾的影射,即使我先前並沒有特別關注這樁弊案,卻也在看《新聞記者》的過程當中,因為整個事件的處理、冷冽氛圍的經營,還有那種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無力感等等,的確數度讓我不禁猜測整個故事的真實性,這也因此在我實際看完資料,發現真有其事時,是有一種非常有力的回馬槍感。
可是我自己覺得還蠻厲害的一點是,縱使是這麼強而有力的影射跟改編,我想對於有在關注日本政治、或者是日本國民,應該都可以立刻有所聯想的一起醜聞,但在過程當中我並沒有感受到太過強烈的「指控感」。一起事件、多種視角,包含公務員、新聞記者、還有象徵著一般國民的三方,透過幾個關鍵性的角色,去感受到整個政治的黑暗面,以及作為人民的無力感。誠如上述,我會形容這部作品的氛圍帶給我一種冷冽感,其實不光是整部作品的色調,更因為那種無所遁形的無能為力以及恐懼,甚至是那種被推著前進的茫然,藉由角色的表演帶給我這樣的感受。
就誠如綾野剛所飾演的公務員角色,其實就跟這部作品中受不了良心譴責而選擇自殺的鈴木和也一樣,是在體制之下被迫聽從上級命運的齒輪,當齒輪稍稍出現一些動盪或是聲響,甚至只要有一點點的遲疑,就會被緊盯、列入觀察名單當中。即使他們心中也有自己的正義,當初之所以從事這份工作或許也有一些自己的原則與驕傲,但終究還是會明哲保身——誠如鈴木的同事們、以及自己很尊敬的前輩一樣,他們一樣都知道實情,也都明白鈴木和也的無辜跟被迫,可是誰也都不敢真正挺身而出,正因為知道自己的渺小。
同時這個角色還代表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所謂的「網軍操作」,這件事情在台灣其實也並不算太過陌生,操作網路輿論,甚至是透過公審的方式讓某些不服從政府、試圖追查某些事情的記者必須暫停繼續調查等等,這些「作法」同樣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寒而慄的。
米倉涼子這次的演出,可以看出她在經營這個角色上的想法。過去米倉涼子的演出多是以比較女強人的強悍形象見長,而這次的記者松田杏奈一角,我覺得可以同時看到她在表演上的兩種層次,不管是為了追求真相的執著、不畏輿論壓力跟施壓的堅持,以及到後來感染了木下亮的那份使命感——這些相較之下或許是比較常見的記者設定,不過因為松田杏奈哥哥的故事,我覺得讓這個角色在面對這樁政治醜聞時,有更多個人情緒及情感的投射。
這件事情固然一度成為她調查上的阻礙,畢竟被操作之下,或許很容易被聯想是公報私仇,但是我覺得就表演上來說,會看見她在處理比較細膩的情緒部分,是有很多很壓抑的情感。仔細想來,其實在松田杏奈的橋段上真正落淚的哭戲不多,但是有非常多那種情緒澎湃到泛淚的戲碼,觀眾可以從她的眼淚當中,去感受到她的不甘心、使命感,甚至是一種只剩下自己孤軍奮戰的孤寂。像是劇中有一段戲碼我很印象深刻的是,當她終於得到了遺屬的認可,願意把遺書、以及極其重要的證據交給她時,我其實可以感受到那種被託付、被信任的重量,好像也在那一個瞬間,她感受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揭穿事實了。
儘管與此同時,當她手握這樣的證據時,卻還是在報社內得不到發文的權利,所謂的「有人施壓」,卻讓真相得以永遠被塵封,即使這件事情已經犧牲了一個人的性命。在那個時刻的激動情緒,與上一場戲、感受到遺屬給自己的重責大任對比,更凸顯出一種擔心就此辜負這份心意跟決心的懊悔。
而我覺得極其諷刺的是,如果說政府官員們拼命抵擋著真相的曝光,用盡所有努力遮蔽掉有關首相的一切,而新聞記者跟遺屬們想要得知的是一個真相——可是在故事裡,可以發現這個關鍵的角色首相以及首相夫人,其實出現的次數是少之又少的。或許正因如此,這樣的處理反而更強化了那種在整起事件背後那種大魔王的感覺,又或者說,呈現出公務員都有一種揣摩上意的陋習。
但儘管如此,我覺得這部作品讓我有最強烈的感嘆,大概是對於公務員的一種既定想法的翻轉吧!或許大多數人對於公務人員的印象都會有帶有一點點負面,而我卻在看完這部作品之後,感受到作為公務員很多時候的無奈,其實是不亞於一般上班族的。或者說,在體制之下的人都大同小異吧。
相較於電影版,日劇版最大的不同莫過於多了橫濱流星飾演的木下亮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剛開始的確給我一種之於主線好像相隔很遠的感覺,但後來不管慢慢開始發現了木下亮的代表性,以及,因為自己的生命經驗有所疊合,而產生了很強烈的投射跟共鳴。之所以年輕世代對於政治、或者說對於時事相對「冷感」,被視為漠不關心的這群人,或許是因為太過強烈地去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更可以說,正是因為知道很多事情並沒有辦法被改變,而且看見大多數的人都是這般得過且過,所以才會有一種對於人生不知所從的茫然。而感受到有一個大人——像是松田杏奈之於木下亮的改變,或許是找到了一種新的目標跟希望,也同時感受到這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聽命行事的任由「遊戲規則」擺佈,松田杏奈一席聆聽每一個角落的聲音,某種程度上是打動到很多觀眾的。
這邊也分享一下我當時看完《新聞記者》之後,對於這個角色很有感而寫下的一篇IG文章。
故事最後有別於現實世界的發展,以一個正在開始的開放性結局,帶給了觀眾一種撥雲見日的希望感,或許這是編導團隊希望在最後帶給觀眾的一點溫柔跟仁慈,誠如最後感受到那些許的光明一樣,是一個契機、一個轉變,也是給人堅持下去的勇氣也說不定。每一個角色在既定的位置上其實都做好也做足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世界或許還是有它運行的規則,但有時候光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