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劣人傳之詭計 | 全劇觀後感
『不要輕忽小小的惡,因為它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之前就有注意到這部網路劇,旦因為是恐怖類型的作品所以一直不太敢點開,直至金鐘入圍公佈看到《劣人傳之詭計》上榜時,我就下定決定要趁某天白天一次性的把這部作品看完!《劣人傳之詭計》的入圍我覺得有兩個層面蠻值得關注的,首先當然是因為它的類型,跟植劇場一樣,像是給台灣電視劇打下一劑強心針般──讓懸疑推理、驚悚恐怖都有可以登上金鐘殿堂的機會,這件事情我覺得對台灣電視劇的類型方面的蓬勃發展理應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大概是,今年是首度讓「網路劇」也能夠共同角逐金鐘獎,其實這的確是個趨勢,也可以發現很多OTT平台的自製網路劇都相當精彩、用心,這無疑也是一個突破。
其實曾經被問到一個問題是──覺得台劇還可以怎麼拍呢?台劇的特色應該是什麼呢?其實我覺得應該剩下的、就是沒有固定套路這件事情,想說什麼故事就去寫、去拍,不要一定的侷限或者限制說自己要拍出什麼樣子的作品跟風格,就是讓「蓬勃發展」的多元成為台劇的特色,目前來說,我覺得是這樣的。也許我們曾經以偶像劇聞名亞洲,但很顯然的台灣後來能夠玩出新意的偶像劇太少了。而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莫過於──置入性行銷,我不否認就成本考量來說置入可以幫助到經費的部分,但是如果花太多時間在「廣告」上,也許製作方覺得只是放進一、兩分鐘的時間不影響劇情節奏,但是對很多觀眾來說,這些都是可能造成整體結構被打亂、甚至影響到觀感的部分。
很多時候一部還不錯的作品,的確會因為這些細節而被蒙上一層陰影。對我來說,《劣人傳之詭計》真的算引人入勝,也讓我有一集一集接著看下去的慾望,可是手機的置入性行銷部分的確讓我還蠻想跳過的。
雖然置入性行銷真的對我來說格外扣分,但是就故事本身──或許是因為從「喪禮」開始的重逢,總讓人覺得這次的相遇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該開心嗎?還是該感慨?世明的離奇死亡被放在片頭,除了說真的在最開始就有把觀眾拉進去的感覺之外,更重要的莫過於讓這群同學去提及一個他們都刻意遺忘的名字「莊小英」。其實我覺得雖然是不小心提到,可是從大家的反應中,也可以大略猜出她們在孩提時期應該是有霸凌她的(只是霸凌的程度真的太超乎我的想像,我看到後面真的覺得心痛到不行),而這麼多年以來,她們對這個名字的「反應」是什麼?
其實因為之前我就不小心在維基百科上被暴雷了,所以我一開始就知道「郭書瑤這次飾演的並不是天真無害的角色」這件事情,而我也因此用蠻不一樣的角度切入這部作品(這也是我覺得郭書瑤一次還不錯的嘗試)。
如果是完全沒有被劇透到的觀眾,必然會隨著整個氣氛的懸疑跟詭異,開始導向小英回來復仇之說,特別是太多橋段其實是讓我覺得格外害怕的──心真的有被懸起來的那種。看這部作品時我是用手機看,但是即使是小螢幕的狀態也讓膽小的我有的時候也會想要瞇著眼睛看的程度!我覺得氣氛營造算是成功的,也會讓觀眾像煒翔一樣,會開始去推敲這一切懸疑的緣由。像是慧芬跟若涵一起看到家豪的慘死,但為什麼冰冰跟煒翔去的時候卻沒見到家豪屍體?這些小細節都是影響到觀眾情緒的。
不過如果是已經被稍微劇透、如我這般的觀眾,我覺得就可以用「郭書瑤」的角色切入去看這部作品,你會更小心的去觀察她每一個動作、表情跟細節,甚至會站在她的角度去看這一切的發生。這對我來說又是很不一樣的觀劇經驗,而我覺得很特別的是,其實這一點對我來說並不會覺得扣分。
另外一個讓我蠻印象深刻的情節,莫過於煒翔在空無一人的補習班教室內,一直感受到鬼影幢幢之感──而不管是夢、還是自己多心,我覺得都是來自於他內心的歉疚感以及懊悔,都是因為這些而導致了他後來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害怕的部分。其實數學老師這個設定還蠻有趣的是,應該是篤信科學、理性思維為主的老師,卻慢慢在經歷過這一切的之後開始相信神鬼之說,這中間的轉折、變化與衝突是讓我還蠻記憶猶新的部分。而我最喜歡的是煒翔對著母親大喊「那是因為妳沒有經歷過!」的那一整段,讓人看見他的害怕與無助,還有手足無措。
因為在那時,他不僅有生命危險,甚至還被質疑是殺人兇手。
不過我自己比較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要安排一個迷戀煒翔的女學生?而且雖然可以理解她因為煒翔取消自殺念頭,而感覺有點崇拜、迷戀,但似乎有點過度到失序的程度──後者這件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為第二季鋪陳?但就第一季來說,我其實有點摸不透這邊的用意。
在世明死後收到的卡片,詛咒般的預告了每個人的「死法」,也同時讓眾人被迫想起當初對莊小英的欺負,而我覺得這邊有一點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回憶的部分一直都是從「小英被欺負」開始,如果能夠在前面多放一點點小英其實曾經跟煒翔等人是朋友,只是後來開始這份友情變質,也許最後小英在對煒翔說「我以為我們是朋友」的那一段會更有力一點。而這張卡片帶給眾人無盡恐懼,同時我覺得也是點出了角色個性的,不管是從聚會、衣著打扮跟職業,其實有很多橋段都在經營每個角色的個性與鑑別度,甚至你會發現到後來,每一個角色的形象都是很立體的,你可以從「現在的他」去推敲過去的他在霸凌小英這件事情上是什麼樣的角色。例如慧芬好了,看起來乖順又溫和有禮,規規矩矩的女生,但是你會發現她本性的懦弱與不夠堅強會讓她「強迫」自己去達到別人理想的目標,加上身邊朋友的助陣,所以她更認為「對小英不用太客氣」,她用近乎暴力的方式把她強壓進水中,儘管用這樣殘忍的方式,她也要讓小英的表現「不拖累自己」。
又或者煒翔,一直以來他都是跟小英最好的那個人,但是卻很害怕自己會因為幫忙小英而連帶受到排擠,所以一直都是悶不作聲的「旁觀者」,甚至到後來也變成加害者,所以相較於其他人,他的自責感更為強烈。
我想煒翔是有一點那種──覺得自己犧牲了小英,才得以保全自己的那種倖存感吧?就誠如長大後的煒翔也是有一點溫吞又優柔寡斷一樣,小時候的煒翔也是即使心裏有很多糾結跟不願意,還是沒辦法下定決心挺身而出,久而久之,自己就變成了「同夥」。甚至我覺得,正因為他曾經跟小英是那麼好的朋友,才導致後來的小英對他有更複雜的那種又愛又恨的情緒──最恨的莫過於,就算你不願意救我、你又為什麼要助紂為虐?
而冰冰這個角色,首先從她跟家豪的對談中就感覺得出來她對自己有自信、而且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而她之所以會對小英那麼毒舌、那麼常煽動大家,我覺得應該就是源自她對煒翔的感情,因而忌妒起跟煒翔很好的小英吧?只是就長大之後的冰冰來說,一樣冷豔美麗,一樣從不相信到後來有點被自己搞瘋般的失控,我覺得轉折幅度是不亞於煒翔的(只是在若涵家那段很難解釋就是了)
其實飾演小英媽媽的陳婉婷也是讓我印象蠻深刻的──一部分當然是因為她在《積木之家》就是這樣一個無法保護自己孩子而受盡折磨的母親,讓人印象深刻,另外一部分就像是看到女兒的痛苦而崩潰的這個部分,特別是對這群傷害小英的同學、儘管她們都還是小學生而已,但是卻對女兒造成了無可抹滅的傷害,她出言恐嚇跟失控的這個狀態,讓我想到了《贖罪》這部作品。而不一樣的是,小英媽媽的那些詛咒與恫嚇,反而都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真正讓她們從心底重新挖出來。
孩子絕對是天真無害的嗎?其實,我在看《劣人傳之詭計》時不免在思考,我覺得家豪等人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惡作劇,而是真的從「欺負相對弱勢的小英」這件事情找到快感,又因為是群體霸凌,所以就有一種「不是只有我」、進而到產生「我沒有錯」的自我辯駁。然而,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惡作劇,對小英造成的影響卻是真的一輩子的。
但PS,有一場戲有個小朋友說「我們把她拍起來傳給大家」這種,我就覺得用詞好像太現代了,有點跳TONE。
是的──其實若涵就是死在小英手下的第一名犧牲者,小英巧妙地利用了若涵出國與大家多年不見的這個漏洞,去「假扮」若涵接近大家,而到後來煒翔開始慢慢查明一切時,包括小英並沒有死的事實,甚至到來到療養院發現小英才是真兇的這個真相,對觀眾來說還是有莫大的衝擊的。也從小英之口才發現,死於非命的所有人、包括陷入危機中的自己,對小英造成了一輩子的噩夢,而這、不過是小英的復仇,他或許感受到恐懼、後悔,但我相信他內心也是被那種虧欠的心理壓垮的──他害怕死亡,但他卻也知道自己對不起小英。所以在最後,煒翔是那個唯一一個與小英道歉的人。
也因此,小英心軟了。
煒翔成為社工這點──也許也是有點因為從補習班的教育、到自己的親身經驗中,理解到「霸凌」這件事情其實是太為複雜又很難處理的事情,但這卻又是很真真切切存在著的問題,而很諷刺的一點是,我常常覺得也許老師會有點「假裝沒觀察到」這件事情,誠如小英當年,也是直到悲劇發生、世明等人發現自己「玩過頭」時,才意識到事情不對(但不管是東西不見、或者是被畫臉這些事情,老師會完全不知情嗎?)。
一度好像要發展成三角戀情的這個故事,到後來倒是用很暖男式的守護與陪伴、照顧收尾,不過想來也覺得可笑的是,不過是換了名字、換了行為與姿態,有了更漂亮的臉蛋,就讓鹿家豪對「她」的態度大轉變啊,如果他知道她不是若涵、而是小英,還會有這樣的追求嗎?甚至一度還試圖「下藥」。但不論如何,這樣的收尾我覺得雖然有點太過戛然而止,但卻似乎覺得這也是最適合的結局,只是我有點想不通的就是小英有個女兒的這個設定,要怎麼跟全劇連結起來?是希望在最後澄清並沒有「鬼」、所有的詭異都有緣由這件事情嗎?
全劇對我來說,有蠻多小細節是需要「想一下」才能夠連結起來的,不過我覺得這點其實還蠻幫助在觀劇上情緒的投入,而且真的會讓人因為太想知道謎底而停不下來的一直看下去啊!(像我一次看完全劇真的挺過癮的)。而撇除置入性行銷跟偶爾比較跳一點的對白出現,其實我覺得故事本體還蠻有邏輯性的,我並不覺得特別嚴謹,但的確是相當工整,還算是一次挺成功的嘗試囉!
圖片來源:LINE TV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