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2019台北電影節】首席指揮家


『不該被愛情限制了你對夢想追求的權利。』

首席指揮家 The Conductor

導演/編劇: 瑪麗亞彼得絲
演員: 克莉斯汀德布恩、班傑明溫賴特

今年台北電影節我選了兩部電影,一部是之前分享過的《傻傻愛你,傻傻愛我》,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在7/19上映的《首席指揮家》。這部作品長達139分鐘,算是非常完整且仔細的去鋪陳安東尼婭布麗可的生命歷程,從親情、愛情、友情層面,都非常仔細的去描寫,縱使我自己在看得當下有一點覺得「似乎有點太長」,可是在每一個情感渲染極強的橋段裡,我都還是有被打中的部分。


看完《首席指揮家》之後,我在IG寫下這樣的文字──『勵志電影能讓觀眾擁有一瞬的熱血,可又在影廳燈亮的瞬間,變得膽怯。是哪,捫心自問,這些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若是妳現實中碰到的困境,妳是否早在某個階段已經放棄?』。

縱使常聽到,所謂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被實踐的價值,可是看著安東尼婭布麗可的故事,那個不被支持的夢想、說出來就被在場所有人恥笑的心願,可是她還是一步步從很基礎的部份去實踐,只因為在聽到音樂時,體內那不由自主的悸動與澎湃,讓她目眩神迷,也讓她認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指揮家」。儘管她要跨越的困難那麼多──性別的歧視、家境的考驗,甚至於後來到歐洲之後,還遇到了一些種族歧視的問題,可是儘管孤苦無依,儘管好像都必須被迫放棄什麼,她還是這樣熬過來了。


不,說是放棄或許有一點太武斷,我認為她是必須做出選擇──儘管我覺得,愛情與夢想是沒有辦法做選擇的,可是安東尼婭布麗可所遇到的情況,就是必須割捨掉其中一個,而她選擇了音樂。曾經說過不會因為音樂放棄對方的她,是因為甚麼而被改變了呢?我覺得,是那碗洋蔥湯、也是因為她明白了自己的求學路受阻,是因為自己心愛男人的阻擋。兩件事情對她來說都是至大的打擊,前者讓她理解了對方並不了解自己,又或者因為家境的懸殊,讓他再努力也很難真正做到體貼。

而後者更是關鍵──她發現自己的努力,好像不受到支持。


在艱辛的這條路上,幾乎沒有人能夠一起並肩作戰已經夠孤獨、夠難熬,如果連自己能夠信任的人都不支持了,對當事人來說,是很痛苦的吧!誠如上述的那段話,如果這樣的故事是某個人的真實人生,捫心自問,我真的早在很前端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這個夢想。

她堅持下來,並且有自己的執著與韌性,以及絕對的努力,這些才是在不被看好、卻又充滿歧視的當時,她卻能夠成為一名女指揮家的原因。不是譁眾取寵的以「女性指揮家」的身分去製造噱頭招搖撞騙,而是真正用實力去信服所有的觀眾,甚至後來,當她發現了不只是指揮家的身分,光是走音樂這條路,作為「女性」就存在著先天的坎坷時,才讓她下定決心成立女子樂團吧。
(不過看到最後的字卡,也有點好奇,不知道後來為甚麼會讓男性加入呢?)


與養父母的「洋蔥湯」是親情動容的關鍵,友情部分,則是在女子樂團成立之後,摯友告訴她的真相;而愛情,我自己覺得就是首尾呼應的這個設計。曾經為了學習指揮而拉著椅子,有點唐突的坐在首排學習、卻被硬生生拖了出去;而最後,卻是自己站在那個舞台上,而心愛的他,作為最支持自己的「粉絲」坐在第一排,儘管那或許是此生無法實現的愛情,卻在彼此心照不宣中,產生一種讓人羨慕的情誼,如夥伴一般。

而感慨的是──在最後ENDING時,不僅提及了女子樂團最後還是解散,也提到她的成就並沒有被提及、且至今也鮮少有女性指揮家時,對照看完整部電影的勵志,卻在最後時,產生一種不勝唏噓的感傷,在看似「勵志電影」的收尾,卻意外對我造成了一點衝擊。女性縱使到這個時代了,還是過得相對艱辛而有苦難言吧?為此,身為一個女性,還是有一點惆悵的。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