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遮遮掩掩,認真且直率地聊性,才是健康教育的起點。』
取精急轉彎|Spermageddon
導演: Rasmus A. Sivertsen、湯姆維爾科拉
演員: 雅斯肯尼、娜絲琳庫斯拉維、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米克爾森
近期看了一部很可愛的挪威動畫《取精急轉彎》,從名字就有所預期應該是一部「有點鬧」的作品,卻沒意料各種腦洞大開的創意深得我心!尤其我特別想分享的是,翻譯成中文之後,更是發揮了各種特屬於台灣人的諧音梗魔法,真的是無敵!整場戲院不僅因為那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意而哄堂大笑,我覺得翻譯的一些諧音帶來的趣味性,真的幫這部電影加很多分。
光是看到這種超有親切感的「諧音梗」,我就覺得很值得進戲院感受一下這部電影一起笑一笑。
「有點可愛的色色」是我會給予這部作品一個非常直觀的形容。當我原本以為這種擬人化的設定,在已經領會過《腦筋急轉彎》的創意之後,可能不太會有太多的驚喜,卻沒想到在《取精急轉彎》裡,仍然會被洨明跟洨美,以及各種精子之間的互動、各自的人設與所謂精子的「終極目標」,而開創一種新視野的感覺。
某種程度在於,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談生命的起點,所以各種體內探索以及精子夥伴們的心理活動,甚至於像是「被下半身控制」而腦袋不受控的情節,都忍不住讓人會心一笑。
而從發生性關係的那一刻,洨明跟洨美以及精子們抵達麗莎體內時,就開啟了屬於精子的大冒險——在「精子大學」時,他們曾經知道過屬於精子的各種結局,設定上也讓這群精蟲們擁有的唯一目標就是與卵子結合(雖然不得不說相比之下,就會覺得卵子的形象過於扁平且刻板,但我倒是覺得在電影視角的取捨上,無可厚非)。
於是我們都難免想起了那個說法是——每個人在誕生的那一刻都是第一名,因為只有最健康且游最快的精子,才有機會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好似某種程度上看著洨明的「公路冒險」,更加凸顯了這個勝利的得來不易,尤其是這一路上看到好多戰友的「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一路上遇到的阻礙,不管是其他精子的競爭(加藤精光是名字出來就讓許多觀眾笑出聲),又或者是各種避孕的方式,我覺得用很有趣的方式,結合在故事當中。
當觀眾看著阿詹與麗莎的情不自禁,享受在性事帶來的愉悅跟興奮之時,對照「體內」的精子們萬馬奔騰地隨著警報響起,有種終於迎接來這一刻的盛事感,萬眾矚目。兩條敘事線的對照跟進行,都豐富了這個故事的趣味性。
但我尤其對這部電影的印象深刻,在於它除了爆笑及創意之外,我覺得是用一個俐落、不帶批判且充滿意義的方式,去強調了青少年性教育。故事中有兩個環節,包含著在出發夏令營前,阿詹的父親試圖用蜜蜂跟花的比喻,來描繪性愛這件事情,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是提醒跟告誡,但卻可以感受到在這件事情上他的彆扭跟害臊。
而這其實也是大多數父母可能會有的反應——可能是避而不談,也有可能是太避諱地談。於是當這件事情無法開誠布公的搬到檯面上,一旦開始遮掩,就會讓青少年對於性的各種好奇,從色情網站或是社群媒體上來獲得相關知識。
然而性教育的啟蒙來自於這些可能相對無法管控、且強調腥羶色的媒介,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就像阿詹跟麗莎第一次的過程,各種發言跟嘗試,都來自於這些媒介的學習。
於是他們認為,發生關係的當下這些聽起來有些低俗的詞彙、或者是某些姿勢跟方法,是一種正常發揮,他們像是透過學習跟模仿,急於渴望變成熟悉這一切的「成人」,可或許比起享受愛意以及身體的滿足與愉悅,他們更急不可耐的透過這件事情想去證明什麼。
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價值跟意義吧!或許對於亞洲父母來說,還需要一些調適期去接納,但當青少年在這個對性愛感到好奇、卻有些懞懂的年紀,如果可以更坦率地討論交流,或許就有機會幫助性觀念是更健康且正確的被建立,而我想,《取精急轉彎》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最後也想特別聊一下,我自己覺得故事尾聲的處理具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一方面為洨明的「成功」而感動,另外一方面卻也理解現實生活中的考驗——沒準備好,就是不要的概念,我覺得也讓這個故事的最後,用非常成熟的觀念收尾。沒有過多的苛責與閒話,而是回到自己本身去思考、且負責,而這就是我覺得成為大人之前,很重要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