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植劇場──荼蘼 | EP1
『若此生真有緣相守,再遙遠的距離彼此都能緊緊相依;若此生不是彼此對的人,儘管犧牲了許多,到頭來也只是互相埋怨。』
《荼靡》來了,終於,等了好久,太多想分享的「前言」,還因而寫了一篇專文──寫在首播之前的絮語。
方案A跟B,人生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有時候覺得人生最殘酷的,莫過於要「做選擇」吧?第一集從2008年的「相遇」,2011年的「選擇」,到2016年的「後來」,每個人都難免在某個時間點開始回首──試想著,倘若那時候我做了另外一個選擇呢?那會是個怎樣的人生?那會比現在還來得好嗎?我特別喜歡如薇說的那段,誰都只能慌張地在人生這張試卷上寫下答案,特別喜歡「慌張」兩字,就像如薇面對選擇,其實考慮的時間也並不長,就像有彥跟如薇,對於上海的日子有那麼完美的藍圖,卻、來了個措手不及的意外。
題外話,我好喜歡當如薇跟有彥一起去上海前,來到爸媽墓前擲筊那一段,「爸媽不讓我去?」的暗示與提示,其實事後回想,會有一種格外悵然的感覺吧。
那個夢想的未來、一起努力要描繪的燦爛藍圖,就在自己的面前閃閃發光,又怎能想到一通電話就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雖然我對《荼靡》有很高的期待,但坦白說第一集對我來說有一點空──但這部份我覺得是一些策略上的問題,因為在預告、搶先看、故事大綱中,觀眾已然得知整個劇情走向,自然也知道鄭如薇跟湯有彥都有這樣一個去上海的機會,導致筆試分數不高、失落沒考上那整段對觀眾來說很衝擊,更顯得後來意外得到面試機會那邊顯得好像「轉了一層」,感覺是有一點拖──不過這是在「我有看過搶先看」的前提之下,所以我在想,在宣傳上,會不會「告訴」觀眾太多?也導致對觀眾來說,直至最後十五分鐘,才終於好像「接收到新的資訊」。
其實我可以理解這部分大概是為了做出「有彥曾經為了我亦不顧一切的放棄上海那麼好機會」這樣的設定,因此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了鄭如薇的選擇,一部分的猶豫,也是不捨、也是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麼艱辛的狀況下離開他。「他需要我」,如薇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故事的最初發生在超商,看起來一切浪漫的偶像劇情節發生在真實世界之中卻發現其實是精心的安排,五百元讓彼此相識、相戀,而那個多年後才找到的皮夾,卻也才發現湯有彥的善於規劃。但儘管如此,其實「泡麵女孩」的小故事,卻也是充滿浪漫的粉紅泡泡的。
也因為這樣,兩人對於「一起吃晚餐」這件事情格外重視。
或許這部分也反應了戀人之間,不見得真的要轟轟烈烈,有時候就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很淡淡的承諾跟默契,就足夠讓彼此漸漸深陷這份愛情之中,「吃晚餐」這個設定也被放在很多後續的發展之間,很喜歡這部分的前後呼應設定,而且對白也真的很唯美。
徐譽庭筆下的角色之所以寫實,我覺得有一部份是他們都有某種程度的自私、任性,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有些台詞都會讓人有一點「受不了」該角色,而我覺得這其實才是「人」,太多偶像劇、電視劇中的角色,一旦被設定成「善」,就完全誇張式的無私;可是像鄭如薇,像湯有彥,像之前《妹妹》的戴耀起、周繼薇,又或者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李大仁,他們都是會讓觀眾感覺到很真實生活在某一個角落的角色,就像,我們某一天或許就能夠在轉角看見他們,就像,或許某一天我們也會遇到跟他們一樣的情形。
這是我喜歡徐譽庭老師作品的其中一個原因,儘管總是因為這樣,太過真實、所以溫柔的讓人有點心痛,寫實的像要硬生生的把我們心底的某一塊挖出來似的赤裸,所以戲,也才好看。
誠如第一集中湯有彥說「去不去上海不是選擇題」──有這麼好的機會,卻用很二分法的方式,像是暗示著對方──你去了就是沒那麼愛我,你留下來才是愛我;但是為什麼在感情中,要用這樣的「選擇」來證明自己的愛與不愛,有自己的夢想跟目標要追尋,就不可以同時愛人了嗎?當湯有彥說「誰也沒辦法替你做決定,我不想成為你的絆腳石」時,我一度以為他是夠理性的,但其實在這個部份卻也凸顯了自己的「自私」,而我卻又覺得,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才覺得,張姐這個角色設計的好,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她的對白真的都太中肯,就像是真的親姐姐一樣的叮嚀如薇;某部分而言,我也覺得這做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對照組,總監、以及張姐。《植日生週記》中編劇徐譽庭提到,其實對女人來說三十幾歲好像真的是一個「轉捩點」,好像就被迫在這個最黃金的時段,只能愛情跟事業二選一,傳統、或者說亞洲的價值觀在這個部分迫使著很多女人承受著相對嚴苛的待遇,也強迫他們似乎必然要做出選擇。
帶有點惋惜的口氣說「可是她到幾歲了都還沒有結婚」、又或者是媒體時常報導的「黃金剩女」這樣的名詞,都讓我覺得對女性真的太不公平。我個人始終覺得,這都是選擇,這也同時是緣分。
很現實、很多不公都想要宣洩,但終究社會給女性的既定期待就是如此。女人在事業上的衝刺期如此短暫,與此同時,好像「青春」也有保存期限。如薇想要成為的那個女強人──難道一定要被迫選擇放棄愛情?
像是種控訴一般──我覺得,所以同樣身為女性,看到徐譽庭老師的訪談、看到楊丞琳的表演、看到鄭如薇碰到的困境,都不免讓人鼻酸。(我反而第一集是在《植日生週記》時聽到徐譽庭老師的話而泛淚的)
方案B的如薇成為了湯太太、成為了家庭主婦,照顧孩子、公婆、還有家務,卻又遇上了目前感覺不太幫忙的有珊,再多的愛情與陪伴免不了都會互相埋怨,特別是望著那樣光鮮亮麗的其他人,都不免想著也許我也曾經有機會變成這樣的她。如薇任勞任怨,但她心裡沒有一點點的後悔嗎?又或者在那些疲憊的夜裡,是否也曾經幻想過另一個方案的自己?
如果是我呢?我其實不免在思考。
我想我終究還是會選擇方案A吧,同樣的,倘若自己的男朋友遇到同樣的情況,我也會鼓勵他選擇方案A,畢竟未來只有一次,倘若真的因此走到盡頭,那或許也就是緣份盡了,不要為了誰而「委曲求全」,並不是絕對不妥協,只是我覺得每個人都要趁年輕時狠狠地放手一搏一次,將來,也才少了後悔。若此生真有緣相守,再遙遠的距離彼此都能緊緊相依;若此生不是彼此對的人,儘管犧牲了許多,到頭來也只是互相埋怨。
基本上我覺得第二集開始應該更精彩(笑),第一集像過渡、像鋪陳,不過倘若對沒有接收到很多資訊的觀眾朋友來說,應該是很精細的「鋪陳」吧!
圖片來源:《植劇場─荼靡》、《植劇場》粉絲專頁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