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心態,為悲劇炸開了洞。』
新幹線驚爆倒數|Bullet Train Explosion
導演:樋口真嗣
編劇:中川和博、大庭功睦
演員:草彅剛、齋藤工、細田佳央太、Non、要潤、尾野真千子、豐嶋花
近期在 Netflix 電影排行榜上有名的這部《新幹線驚爆倒數》,直到我看完查資料才發現,其實這是日本 1975 年上映的電影《新幹線大爆破》的衍生電影,坦白說在沒有知道這件事情,純粹把《新幹線驚爆倒數》作為獨立作品來看,就已經從中得到諸多樂趣。
但是在知道《新幹線驚爆倒數》當中的關鍵事件,等於是 1975 年《新幹線大爆破》的延伸時,突然覺得倘若是看過《新幹線大爆破》的觀眾,應該可以從中更強烈的感受到那種,事件餘溫帶來的深遠影響,可能不光只是所謂加害者或被害者,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發生,可能釀成悲劇。
《新幹線驚爆倒數》把故事背景放在新幹線上,作為與台灣高鐵有其淵源、且多數人前往日本應該都曾經搭過的交通工具,我覺得這部作品在列車上的場域,意外的讓觀眾感覺到有親切感,同時也一些列車的調度安排、新幹線的設計等,我相信對於鐵道迷來說,光是這些,就足以熱血沸騰。
確實起初,我稍微是有點用「懸疑推理電影」的概念在看這部作品——所以難免會在這個過程開始去猜測所有人的真實意圖,以及會用一個找犯人的濾鏡,在尋找所謂的恐怖份子。必須說從這個角度而言,幾乎所有人都保留了一點「可疑」的成分在裡頭,甚至包含高市和也這個角色。
作為列車編號 5060B 的列車長,他對乘客有使命感,但不知道是否太過用找犯人的角度去想,總讓我會一直懷疑這個「看似」非常忠心耿耿的角色。但實際上,他確實是關鍵角色——身在列車上,準確與指揮中心配合的執行者,甚至是必要時需要安撫人心,只是跟我原先在猜犯人時的「關鍵」並不相同而已。
看到這張劇照,就讓我想起我特別喜歡幾顆鏡頭的設定,去強化了駕駛在這起事件當中的壓力,畢竟她乘載了那麼多條性命。像是對於指揮中心在時速上的下令,每一次數字的下降或上升,或者是解除/開啟某些自動設定,都看見她的反覆確認跟謹慎,同時在找到解決方案,而由高市和也來到駕駛旁邊那一段戲,一句請對方協助幫忙把她的手放鬆、離開握把時,才發現她渾身如此緊繃。
回想到她連水都不敢喝,擔心自己會上廁所的那一幕,一瞬間會因為她的鞠躬盡瘁而備受感動,而高市和也的到來,仿若是告訴她的功成身退——在她能力所及,她做到了盡可能保護所有乘客的任務。
而這部作品我覺得非常精彩的亮點,我自己會擺在指揮中心這一邊,整個列車的調度跟應變、具體的行動策略跟方針,甚至是那些模型的模擬,都在緊湊刺激的劇情當中,瞬間以相對淺顯易懂的模式,幫助觀眾進入狀況,同時又深深被其吸引,情不自禁的投注在救援行動當中,跟著一起,讓一顆心懸著。
且不得不說,我覺得從指揮中心的調度,到與列車長、駕駛等人的默契配合,那種彼此建立在信任之上的默契跟團結,確實有一種為 JR 東日本形象加分之感,同時也在成功救援乘客之後,那些歡呼都是無比真摯,讓觀眾也會忍不住想要一起喊聲。尤其看到資料,其實當年《新幹線大爆破》一度是沒有獲得國家鐵路單位的支持,擔心讓國鐵有危險的聯想,也覺得這個今昔對比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指揮中心要面對的,當然還有一些政治上的考量跟兩難,例如他們千方百計想到的方法,或許無法獲得政府或者是其他 JR 公司的支持。我很喜歡透過在列車上有一名議員的設計,一開始像是諷刺她的無所作為與無能為力,但最後卻又更赤裸裸的把「政治」兩個字扒開來談。
我自己印象蠻深刻的一段係在於,當救援列車把多數乘客都接駁離開,卻剩下幾個因為找不到學生而回頭的乘客時,身為議員,她太理解執政單位會怎樣做出取捨——在列車回到東京前,就讓他停下來,避免更大的傷亡損害。而確實,指揮中心與此同時也接獲這個指令,加賀美裕子的聲音是一種帶著理解的心冷,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可能即將被政府拋棄。
整部《新幹線驚爆倒數》不僅是對於政治的重新思考,我覺得擺在這個時代之下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一種屬於自媒體的暴力。
整個列車其實宛如小型社會的體現,在公告炸彈威脅之後,就讓列車上的人們徹底失序。所有人為求生存,把一切的憤怒都具體外顯,生命危機在前,每個人最醜陋的一面,都傾囊而出。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犯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嘲諷。
豐嶋花飾演的小野寺柚月,大抵是讓許多觀眾在這部電影中最為驚喜的一個角色,縱使從她種種異樣來說,不算太過意外她就是犯人這件事情,但我始終沒辦法真正理解,究竟在短短參訪的時間裡,如何進行炸彈的安裝?我覺得這個小 bug 在沒有說服我之前,好像一直會讓我自己在觀影過程,有過不去的地方。
但我挺意外的一個點在於,故事把動機設計與家人之間的言語暴力有所連結,其實我是稍微可以感受到她在敘述自己生命經驗的過程,那種長年身處在謾罵與喝斥當中的壓抑,造成她心態上的扭曲。
整部作品確實誠如部分網友體感,有一種「柯南劇場版」電影之感,坦白說的確是緊湊刺激,但可惜還是稍嫌說服力不足一些,這個對我來說蠻致命的缺失,我覺得有影響到我觀影的情緒跟整體對這部作品的評價。即便最後有讓那個募資網站的過關,看見人性的「希望」面向,但說真的這個回馬槍於我而言,沒有特別有感。畢竟在列車上的自媒體暴力,太把自己的影響力當作某種利器時,我已經刻下相對反感的印象了。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threads|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