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有目的性地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
改編自韓劇《頂級巨星柳白》的《不如海邊吹吹風》,是何潤東繼《翻牆的記憶》、《誰在你身邊》、《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以來,第四次的導演作品,其實從這四部作品就可以發現何潤東在類型選擇上的多元性。
來到《不如海邊吹吹風》,或許因為在類型上相較之下是對有豐富演員經驗的何潤東來說,相對而言的舒適區,整體的完整度更高之餘,我覺得在「說故事」這件事情上,是明顯看得出褪去新導演的青澀或者過高野心,回歸劇情本身,更成熟地把一個故事說好。
雖然沒有看過《頂級巨星柳白》無從比較,但我自己是很喜歡以金門做為舞台的這個選擇,我覺得有營造出那種鑑別度與特色,更把那種純樸自然的氛圍,透過鏡頭完美呈現。
與家人一起看這部作品時,坦白說不時產生出一種「好美喔」的讚嘆,也因為家人有段時間因工作因素而較頻繁往返金門,也在這個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不少討論。不管是特色景點如金門大橋、喊泉、太武山等,或者是一些廟口的特色美食,我覺得都用很自然的方式捕捉那個地區的特色。甚至就連對白引默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場關鍵轉變戲碼,都發生在高粱田裡——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結合。
藉由帶著白引默這個第一次來到金門的「外地人」,我覺得也是帶著觀眾透過這個視角,去看待「當地人所經驗、所生活的金門」。這是我認為在《不如海邊吹吹風》當中非常成功的一點,在於那種愜意、純樸氛圍感的建立,於是讓白引默的「休息」,更加遠離塵囂,像是把煩惱跟雜音都丟在台灣本島。
治癒的本身,或許就需要暫時性的忘卻。而我特別喜歡在故事中提及到的一個概念在於「休息」。當我們都太過理所當然地想為生命中的每一個決定賦予意義,不管是停歇還是前進——於是我們很常聽到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好似給予足夠重量的定義,才有執行的價值。可是實際上,那種什麼都不想的放空、什麼也不做的無所事事,很多時候是真正讓腦袋停止運轉的方式。先讓腦袋休息,肉身才能放鬆,也才能讓心騰出足夠的空間跟時間,好好慢下來。
「不如海邊吹吹風」的劇名本質,在看著白尹默來到金門的一切發生之後,好像從這樣看似有點詩意的劇名裡,找到了一種其實清晰易懂的傳遞。不帶有目的性地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而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不強求答案」的態度,或許反而會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答案——當然也有可能,沒有答案的本身,就是答案。
其實在故事中的年輕人們,不管是一直都在原地的、學成返鄉的、落葉歸根的、離鄉打拼的,甚至是白尹默這種「外來的」,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都在陪伴當中,彼此治癒。
感情戲的推展,其實也沒有轟轟烈烈,卻有一種看似日常、平淡,實則雋永的細水長流之感。對我而言,其實《不如海邊吹吹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在於整個海風里的人相處起來的氛圍,在面對各種事件時那種質樸的團結,以及人跟人之間非常自在且無心計的交流。我覺得那是一種可以讓人活得無需假裝,且可以感覺所有人都會接住你的安全感;同時也有一種像是被了然於心的理解——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體現在白尹默跟李海諾的奶奶身上。
愛情線的堆疊恰到好處,不會少得像是蜻蜓點水,可也不至於過於偶像劇的戲劇感,影響整體氛圍調性,然而卻也在情感面的描寫,有其細膩。有遺憾、有選擇,有擦身而過、也有攜手並進,好像也不有太多言語去說明心意,卻在很多事情的發生時,第一瞬間的反應,看出了端倪。我覺得是很有質感的感情處理方式。
就連青梅竹馬角色陳大浯,曾經也在學生時期跟李海諾有一段感情,但不論是太過年輕不會處理情感、遭到父母反對,甚至可能因為海諾爸媽的關係,讓里長本身也有一些芥蒂。當年的遺憾對兩人而言都是一段感情的成長跟學習,也喜歡在故事中,兩人好好說再見的戲碼,把話說開,還如從前,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但說到陳大浯,我意外的很喜歡他跟許曼的互動戲,雖然設定上兩人的個性南轅北轍,可是我卻還蠻喜歡因為彼此的不同而深被吸引的張力,且也喜歡兩人故事最後的結局,縱使好像沒有說破,但卻彼此都明白對方的心意,這一組 CP 儘管不像白尹默跟李海諾,有非常明確的橋段鋪陳兩人交往之後的細節,可是陳大浯跟許曼那種彼此心領神會的小默契,卻有一種浪漫且撩人的心動感。反而是結局的處理,讓我對這組留下蠻深刻的印象。
許曼這個角色,某種程度上是來金門「尋根」,而那種走遍世界,試圖重新找到自己的藝術家性格與狀態,對於故事中的海風里,確實有一種非常有別於其他角色的獨樹一格,也增添這個角色的魅力。
除了許曼之外,其實包含馬念先與兒子之間的關係,或者是悅珊的追星夢、與離家到台北的父親,或者是陳大浯跟父親之間的父子互動,當然還包含非常喜歡的海諾奶奶——這些片段的小故事,我覺得清清淡淡,可能沒有哪一個故事真的印象深刻到有讓我產生心情上的波動,但卻其實豐富了《不如海邊吹吹風》。
後來也才發現,或許這些片段的重點在於一種生活感,讓海風里的所有人都更加立體且凝聚,也更讓所有觀眾都有一種仿若「回家」的感覺。於是在觀劇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自己也像是白尹默,看似外來者,卻被這群人深深的擁抱著,因此就在這個過程中,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以及缺乏什麼,勇敢坦白自己想要的,就開始慢慢被治癒。
喜歡那個雙向治癒的概念,白尹默的從前像是海膽,全身是刺,用了各種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方式,像是宣洩著自己對世界的不滿、對於情感的渴求,或許還帶有羨慕跟不甘心;李海諾的過去是海星,可卻是一個拼命把一切的委屈、還有隱藏在自己心裡的真實情感,都往身體裡埋得好深的人。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海膽也會被自己刺傷,而海星終究沒辦法一股勁地接納,所以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以及釋放。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都陪伴在彼此身邊,用剛剛好的距離守護對方——這是我覺得「允諾 CP」的感情線之所以動人的地方,願意去理解跟傾聽,也用剛好的配速,拉近距離。當然必須說,陳柏霖跟郭雪芙的第四次合作,真的也是讓互動都自然流暢很多!不管是不打不相識,還是後來的深情守護,火花跟默契都十足。
最後想聊聊陳柏霖。我覺得這次的白尹默是一個有別過往形象的角色,而確實也在足夠的角色背景鋪陳上,讓這個剛開始可能讓人覺得很難親近、且又大牌的明星,慢慢看到他柔軟而脆弱的一面,甚至可以從他跟母親的互動裡,即便好像都是他帶刺的話語傷人,卻時而可以感受到他受傷的內心。好似其實即便長大成人,內心還是那個渴望母愛的孩子,所以他某種程度上的憤怒,也是一種捨不得。
而正是因為這樣帶給觀眾如同孩子般受傷、脆弱的感覺,我覺得來到金門休息的他,確實帶給觀眾另一個面向,也好似可以理解為什麼在這個誠如大家庭的地方,還有在李海諾跟奶奶的陪伴下,他慢慢發現自己情緒的本質,來自於渴望跟嚮往。我其實是覺得情感上的鋪陳是有其細膩之處——尤其後來在奶奶離開之後,我很喜歡在設定上,讓白尹默花時間陪伴,用各種可能有點笨拙、但卻如此真心實意的方式,慢慢陪伴對方願意說出口、願意走出來。對我而言,那是比任何浮誇的告白絕招,都更讓人動心的愛意表達。
《不如海邊吹吹風》於我而言是一部這樣的作品——舒服近人,卻又充滿日常情感,儘管某些橋段可能會讓人覺得過分順利,或者輕描淡寫,但好似都可以理解是為了整體氛圍而做出的一種敘事選擇。而我很開心看到故事裡呈現的金門,不管是美景、美食還是人,有一種與有榮焉感在於——台灣有那麼美的地方,有能夠翻拍其他國家作品、但卻有拍出自己家鄉風味的故事,還有,那麼可愛的這群人。
題外話,我覺得片頭曲、由趙詠華演唱的《暖流》搭配這部作品非常有感覺!
圖片來源:《不如海邊吹吹風》粉絲專頁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