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拼命想離開的地方,卻沒想到就這樣待在原地過了一輩子。』

迷霧劇場是我自己偶爾會看的陸劇系列,作為喜歡推理劇的觀眾,對於不斷推陳出新的迷霧劇場,總會抱持著一種期待新作的心情,而其中我覺得秦昊這個演員,不管是在各大影劇上的演出,又或者是在推理劇中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是戲劇保證的等級,也因此上週末剛好得空,就開啟了今年四月開播、由秦昊跟韓庚主演的這部《借命而生》。

坦白說我大概看前三集的時候,整個人是有被吸引進故事裡的,而我尤其驚艷於片頭的設計——故事設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個山裡的看守所,於是作為獄警的杜湘東騎著腳踏車,在森林當中的迷霧,看似堅定朝光前行、卻又明顯流露出一種迷惘跟不確定之感。

而與此同時,會有前一集出現的一些關鍵線索,像是一種對觀眾的前情提要跟複習,同時也像是一種暗示性的線索,更凸顯杜湘東的狀態。


前幾集看出了杜湘東這個角色對於調回刑警隊的渴望,於是在他作為「管教」與徐文國、姚斌彬相處的過程,他更無法將眼前的這兩個看起來憨厚老實的人,與殺人犯聯想再一起;可與此同時,那些指證歷歷與他所敏銳觀察到的細節——像是一向在監獄中跋扈稱王般的三哥,竟然看到徐文國也讓出位置,妥妥照顧。這些之於一個長年在此工作的獄警來說,是那樣的不合常理,於是又增添了徐文國的神秘,或許他真有自己所不知道的一面。

前幾集確實是透過這樣的伏筆跟衝突,在理性的證據與感性的直覺當中不斷拉扯,而卻也是同時,更強化了杜湘東對於這個案子的執著。對我來說,當然那場車禍導致徐文國的逃獄,作為負責的獄警,杜湘東有自己過不去的心結。但之所以會那麼長年糾結於此,我覺得不光是因為自己的生命故事,更是因為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相處著、那樣真實的人。

劉芬芳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扮演個一個很巧妙的調劑。兩人從初次見面就有一種很可愛的小情侶、小夫妻感,不管是認證蓋合格章、或者是後來的小誤會,到劉芬芳主動前往看守所講開心結,我覺得都在在證明了對於杜湘東來說劉芬芳的重要性跟與眾不同。我自己也挺喜歡鍾楚曦的詮釋,既有一種鬼靈精怪的小精明,又透過那樣的積極,展現一種女力展現的霸氣與帥氣,卻又同時,有一種獨到的魅力深深吸引著觀眾,與杜湘東。


所以坦白說,當這樣一個重要角色,即便在多年後,杜湘東都已經白髮蒼蒼,展現有別於英勇少年時的老態,她卻還是青春如昔時,觀眾已經或多或少有其猜測,她或許只活在杜湘東的記憶裡了。

故事把最後的重要收尾,放在杜湘東終於再次意識到妻子的離去——他曾經夢到自己來得及營救,卻在驚醒後徒然增添懊悔;他也在自己錄製影片時,仿若感受到妻子對自己的支持,可卻又在一切水落石出且塵埃落定之時,再次經歷了一次喪妻之痛。其實就在張向陽多年後到看守所找杜湘東,且聽著杜湘東描述自己妻子厚意有所指,或許觀眾就能感覺到,心中猜想隱隱成真,只是在當時不確定的是,劉芬芳發生了什麼事情。

其實看到多年後的片段,最先開始讓我感慨的在於,當年如此汲汲營營渴望調離看守所,進到市區的刑警隊大展拳腳的杜湘東,因為這起案子而年復一年的耗在這裡;就連看守所都已搬遷、原本的空間都已另有他用,可卻好像把杜湘東就這麼禁錮在此,到頭來,他還是在同一個地方,就這樣過了一輩子。


曾經的意氣風發,終究還是不敵現實。其實就當他在崔阿姨那邊找到可能來自徐文國的匯款單通知、來找到張向陽時,或許也就流露出他對於體制的一種失望——只是觀眾卻也可以同理的在於,張向陽的那句「過去有過去的重中之重,現在有現在的當務之急」。張向陽感慨於老同學的停滯不前,但是那種對於此案未破的執著,卻是一個硬生生梗在杜湘東咽喉的刺。

還有某種程度上,誠如他後來告訴徐文國的,自己的這條命其實等於是姚斌彬借給他的,儘管姚斌彬當時手下留情,後來卻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死刑的結果——他很想為這個孩子做點什麼的心意,太過強烈。其實可以發現,故事用很多設計來強化杜湘東的執著,試圖讓它合情合理,而不管是在最後一集的情感轉折,還是過程中他對於徐文國跟姚斌彬的追捕,我覺得秦昊在這部作品裡的表現,應該是讓人驚艷的可圈可點。

只可惜,於我而言故事走到第四集以後,坦白說是混亂的——那個凌亂的感覺在於,我甚至偶爾會在看新集數的前段之後,又立刻轉回到上集,確保我沒有遺漏掉的資訊或段落。那種連接不起來、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感覺,我覺得有一點影響看劇心情,而於我而言,這不該是懸疑劇的處理方式,也並沒有造成故弄玄虛或者增加懸疑感,只讓我覺得有點突兀。


不管是劉廣才角色的突然自白、徐文國突然好像功成名就回來六機廠,又或者是最後設計了所謂幕後黑手,其實我覺得太多突如其來的「解答」,反而讓前三集那種細細鋪陳起來的懸疑感,蕩然無存。更遑論最後治罪的關鍵,反而是在另外一個悲劇之後,才終於讓孫永紅下定決心——好似一切被推翻的太輕而易舉,又或者,是最後鋪陳太濃烈的情感,坦白說,我覺得推理線幾乎反倒成為了致命傷。

但反而一些情感戲的感染力,意外成為我在這部作品中感覺到有意思的地方。像是當徐文國逃獄之後,在礦區等地躲躲藏藏,等待復仇與證明清白之日時,總是思念著在老家的親人與所愛之人,可是孫永紅卻也迫於生活,另嫁他人。蠻喜歡那場戲在於,孫永紅選擇結婚那一天,其實惆悵感一直在觀眾心裡擺檔。含冤或清白也好,真有犯法也好,感慨在於一時的衝動——不論是在廠裡起衝突動手、造槍的起心動念等,終究導致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借命而生》於我而言是一齣意外悲傷的戲,卻也因為這樣,坦白說即便對於懸疑線、緝兇這一塊坦白說都覺得有蠻多 Bug 以及讓我出戲之處,但我個人其實還是在挺短的時間內、蠻快速的追完。可能不要把期待放在「懸疑」上,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threads| 粉絲專頁 │ Instagram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