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 / 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

【台劇】花甲男孩轉大人 | EP1觀後感


『我們在長大的過程究竟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第一集就讓我飆淚!之前看《妹妹》第七集「忘了說『再見』」這樣淡淡的處理就已經對我來說有那麼強烈的衝擊力,更別提《花甲男孩轉大人》整個故事推展的開始就是「阿嬤病危、彌留」。雖然多數觀眾對這部作品的評價好像是「又笑又哭」,但對我來說或許因為親人的生離死別是有TOUCH到我自己的生命經驗,我會不自覺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帶入很多自己的情緒,所以──我是「難過」居多的,甚至看到那鄭家龐大家族中的互動,我還會不自覺的有點生氣、有點不耐煩。

這也是為什麼我明明愛奇藝一更新就準時看完、但卻到現在才寫觀後感的原因,我需要沉澱、需要「跳脫」一下。


「魯蛇」的定義是什麼? 我常覺得,每個人都無可被避免的被某種社會規範與期待所制約,我們用一套自以為公正客觀的標準去審判每一個人──而每一個「受審」的人都會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汲汲營營的追求。這麼說吧,我常常覺得從每個人進到學生時期開始,就像是在等待所謂的審判日一樣,等著走上被告席、站在法官面前,然後被二分法的判定你是成功還是失敗,在接獲答案之後分別走向不同扇門,然後在不同的世界裡努力、並且等待下一次的審判。

在學時期如此,我們被用成績、被用數字去分類好學生與壞學生;然後出了社會之後,我們被用工作、或者女人被用婚姻來判斷人生的價值。我們習以為常的這個規範與價值、甚至是那所謂的「法官」,真的存在著嗎?


《花甲男孩轉大人》對我來說,也有個透過一個多數觀眾既定認為的「魯蛇」一角,去重新思考了這個價值。我很喜歡這個在假想面對動物們的設計(看到網友提醒才發現瞿友寧導演的另外一部作品《你照亮我星球》也有這樣的設計!我覺得挺逗趣俏皮的),我覺得也很有個人風格跟特色。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擦身而過的人、萍水相逢的人,如果能夠對別人更友善一點點,世界會不會就此更美好呢?看著這些「奧客」、還有親子間的互動跟教育,不免讓我有這樣的思考。

阿嬤帶著自己包的粽子北上找孫子這段,既寫實又讓人覺得窩心、又剛好因為現在是端午節,所以讓人特別想念阿嬤口味的粽子啊!不得不說,我覺得自小習慣了某種特定味道之後,混雜著記憶跟想念,就會是一種美味。


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再加上財產糾紛,就更顯得每個人各懷鬼胎,而且其實台灣傳統的喪禮儀式還蠻複雜、麻煩的,反而讓人沒有時間好好的處理自己的悲傷與情緒,特別花甲的身分是「長孫」,在台灣傳統觀念裡面是地位很重的人,很多瑣事都會自然交付給「長孫」處理。但對鄭花甲來說,其實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他不捨阿嬤的離開、他像是比任何人都更難承受這個打擊。所以在自己自小長大的老家裡,他慢慢拼貼、摸索出與阿嬤回憶的種種,而總是到這個時候,才會因為想念而有更多的懊悔,對於自己的離家與不懂珍惜、把握那些時光。

與此同時還有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到頭來,最熟知阿嬤喜好的,是在她身旁陪伴的阿春,不是親人。


我常在想,婚喪喜慶這種事情,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向心力,但卻也同時可以看破很多人的心眼跟眉角,而且就分工上,也就看得出每個家庭都存有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這樣「以家為單位」的家族,就會出現更多自私面向,這點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贊同。而《花甲男孩轉大人》以比較詼諧幽默的方式去勾勒出這個龐大家族,其中隱隱的許多家庭問題也讓人不免為接下來的發展擔憂。不過我覺得比較聰明的一點是,因為家族太過龐大,所以並沒有所有人物都在第一集都登場,有些是以對白提及的方式,帶領觀眾慢慢去組織出鄭家的家族族譜。

不過像是大嫂離家與花慧私奔、二哥家就是花亮跟姿萱的婚事最迫在眉睫、還有柯叔元比較消沉的模樣,會覺得這些都是戲,都有很精彩的故事可說。只擔心的就是七集篇幅太短哪。


像雅婷跟花明的關係、以及雅婷對花甲的好感那麼明顯,自然就是比較典型的三角戀走向,而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隱性一點的對比跟想要討論的議題,自然就是像阿瑋這樣比較「陽剛」的女生(整集一直都被誤會成男性卻也沒有狡辯、而當然,這種場合也沒辦法去解釋什麼),對比很有女人味這種典型的「鄰家女孩」雅婷,就是會忍不住讓阿瑋產生一點自我質疑的開端。

整個《花甲男孩轉大人》目前當然是阿嬤彌留、祖孫情這部分讓人揪心,對於「大人/長大」這樣的探討讓人覺得心有戚戚焉之外,另外也很讓我喜歡的就是這種帶有一點鄉村風格的樸實跟單純。當然,像是阿春提到阿嬤愛看《一把青》、喜歡師娘還有那句「日子過了就好了」,甚至還有鄭花甲「約雅婷吃早餐」這個小巧合挺讓人會心一笑的。另外,看到粉絲專頁才注意到鄒承恩客串的店長名字是「王曉帝」!得知的瞬間我真的覺得超級有意思啊。

圖片來源:《花甲男孩轉大人》粉絲專頁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