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奮力,為了你所信任的價值而戰鬥。』

一直覺得以選戰為題材的戲劇有趣,儘管過去可能在操作上都不是那麼成功,像是台劇之前有《哇!陳怡君》、也有看過韓劇《各位國民》,但總覺得過往題材在選舉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可能礙於話題敏感,都顯得隔靴搔癢,重心都更擺在其他地方。但其實我覺得在民主社會之下,「選舉」一直是一個很有趣且值得觀察的事件,不管是那種群眾熱情、選舉文化(例如我有注意到韓國選舉好喜歡唱歌跳舞來造勢),又或者是競爭之間的攻防,其實儘管沒有政治狂熱,我覺得光是關注這件事情、洞察這個現象,甚至是在開票的時候看著各家新聞台票數的高高低低、你追我往,不論是一路領先,或者是互別苗頭且具有戲劇性的逆轉,不到最後都無法斷定結果的選戰,總是讓人興奮、緊張且感到熱血沸騰。我覺得都是很有趣的一個社會觀察。

因此,近期看到了不論是韓劇《造后者》,或者是高評價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我都是抱持著一種很感興趣且很期待的心態開啟的。

相較之下,我覺得《造后者》把所謂的財閥寫入了候選人背景當中,足見韓國財閥對政治的操控,同時我覺得透過比較把復仇、伸張正義的這種設定,放入了那種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既定框架當中,所以當我們看著被銀星集團拋棄的黃導譆,攜手吳景淑加入選戰,以「不讓白宰民當選」的立足點出發,從一開始觀眾就已經鎖定了,這場選戰所心繫的一方,也可以期待在這場選戰中必定出現的大快人心之感。


相較於《人選之人-造浪者》著重於幕僚,《造后者》儘管也把選戰攻防放得很重,尤其透過了像是卡爾·尹這樣的智囊團角色,強化了那種操控選情與輿論的針鋒相對,但是在手段上,可以發現黃導譆一方比較是更把攻擊作為一種防守的方式,在每一次的受傷、或者是被嘲笑與揶揄的過程當中,往往採用更加「善良」的方式去把這場選戰。「復仇」儘管試圖削弱,但我覺得那種對於巨大力量的抗戰,還是故事當中很明顯的一塊。在故事當中,很加強於黃導譆跟吳景淑這兩個角色,因此觀眾感受得到兩位影后級演員飆戲的過癮力道,同時也會感受到這個世道對於女性的各種不友善指控與目光。

縱使某些時候會覺得,還是用韓劇很擅長的那種比較誇張式的表演方式,把每一次的情緒爆發都用盡全力——這種用力方式其實見仁見智,以我來說,我覺得在某些情節裡稍微會讓我出戲,可卻又在集體表演似乎都有這種傾向的前提下,感受到一種「風格」的建立,對我來說看了逐漸習慣,也同時讓這場選戰更加的戲劇化。

像是我自己其實很喜歡辯論會的設計,尤其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在爭取資源整合的階段,徐敏廷跟吳景淑兩人的對戰。


可能因為相較於對抗銀星集團、也就是白宰民更有一種復仇劇的路線,徐敏廷那種典型政治菁英的形象,以及自稱人民公僕,卻實而沒有把人民放在心上的虛偽,其實很像是典型政客的樣板,因此當吳景淑這種有別於政治人物的清流導入時,看似不可能輸掉的戰爭,卻敗在自己的驕傲之下,那種落差感更讓人覺得過癮,也讓我覺得更吻合政治真實且醜陋的那一面。其實光是從一開始,徐敏廷允許競選團隊以吳景淑腋下出汗的照片,以精華液的名稱做出梗圖揶揄開始,似乎就已經埋下了馬重錫、以及多數觀眾對她的負面觀感。

尤其在後來,像是各種高檔貴婦的行徑,對照之下,在這些精細保養跟享受之下所堆疊出來的精緻,儘管我認為這是個人選擇,可是會讓人憤慨的莫過於,她又有什麼資格去做出評判跟嘲諷呢?更遑論後來,不論是運用他人弱勢來煽動對於吳景淑的不實指控,又或者是為了勝利已經有一種失去理性、殺紅了眼的感覺。我很喜歡在情節設定上,有這樣一個為了選贏已經不擇手段到扭曲成魔的候選人,也看到一個驕兵必敗、且是毀在自己信任的人手上的故事,而我在馬重錫身上感受到的心情是——徐敏廷或許曾經是他走進政治時想要實現的某些理想,也或許在屢次連任之前她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是卻在名利權勢的迷失當中,慢慢失去了自我,選舉,不再代表民意,只是代表著勝利以及持續下去的榮華富貴。

我看到一個對於自己的理想逐漸失去信心,甚至到絕望程度的男人,於是決定反擊、捍衛自己初衷的故事。


我蠻喜歡黃導譆跟馬重錫這對前夫妻的角色設定,在事業有成、有個響亮抬頭的生活當中,他們失去了挽回、或者說注意到彼此關係變質的時刻,但同時卻又可以理解對方,不論是對工作的堅持,或者對於理想所存在的一種報復。如果說黃導譆是因為韓以瑟的墜樓事件而意識到自己的走偏(那一段的設計,即便我已經看過《為何是吳秀才當中》對吳秀才造成的震撼跟驚慌失措,但我還是再度可以感受到那個擊潰黃導譆所信任一切的瞬間),又或者說是因為吳景淑的存在而找回所謂最後的良心,那我覺得他們都是意識到自己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逐漸失去了自己曾經覺得重要的東西,而那些虛名,都是填補他們內心的空虛跟對自己的質疑。

這是我覺得對黃導譆來說很重要的一個轉折,不光是自己在偶爾一次的「不服從」後就失去了自己至今以來的努力,成為過街老鼠的同時,也因而在殘酷的戰爭當中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她曾經想要自己扛下來,可是或許不論是韓以瑟的死或者是父親的離開,都一再如同響鐘一般的提醒了她,不自覺的同流合污,已經讓自己忘記了自己是誰,甚至也已經失去了對道德的基本判斷——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是多麼荒唐。

而關於復仇,我之所以會更喜歡前半段,可能是因為到後來不論是性侵、殺人、外遇,甚至是涉及殺父的深仇大恨以及私生女疑雲等等,於我來說其實都略顯得流於俗套,而且我覺得會讓黃導譆的角色跟功能變得有些弱化,更像是一種形象上、正義與反派的對決感,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相較之下前半段更扣緊選戰的攻防,我自己是覺得更精彩的。


後半段讓我印象很深刻且感到痛苦的在於吳景淑兒子的崩潰與暴行事件——讓我想起《人選之人-造浪者》當中有一段提到,參選是認識自己的好機會,因為對手就會把候選人的所有一切都扒出來,而包括自己所有的家庭關係、伴侶關係都是。甚至為了製造所謂的污點,其實會刻意的誘導某些負面觀感的發生,像是瞄準了情緒不穩定的青少年,透過嘲笑、批判母親的方式,讓他難以承受這樣的污衊而導致精神脆弱,進而導致憾事,這件事情就母親看來是多麼痛心。在她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之前,是不是先因為自己的理想而傷害了自己孩子?僅管這樣的「奧步」真的讓人憤恨且不齒,可是卻扎扎實實地造成了傷害,這樣所拼搏而來的位置,真的能夠做得安穩嗎?

但我很喜歡這一段的結局,是曾經反對母親投入選戰的兒子,告訴母親要堅持下去——或許也是因為他察覺到這個世界的殘酷跟黑暗,所以才更希望、也相信母親有這樣的力量跟能力作出改變吧?那一瞬間我對吳景淑的感同身受,不只是一種感動,更有一種責任被賦予己身的感覺,我感受到她更真實且準確的使命感。

整體來說我覺得是高潮迭起,且在危機跟轉機之間不斷翻轉的精彩情節,也的確是讓人心繫於劇情的。最後的收尾不僅有種玉石俱焚的贖罪感,同時在明顯有埋下第二季伏筆的前提下,的確是令人期待!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

0